河海大学社会保障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实际上并无固定的策略可言,因为它既可能是付出多而回报少的领域,也有可能轻松备考就能取得好成绩。然而,一个共识是选择题举足轻重,特别是多项选择,需要投入精力深入记忆,多做练习以巩固印象。在新大纲发布前,最好能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这门课程注重领悟。接着,大纲出来后,就可以开始新的学习阶段。我记得临近尾声时,我翻阅大纲解析四次,做了三次肖秀荣的1000题,这就相当充分了。至于主观题,最后一月的冲刺至关重要,那时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模拟题集,通过它们了解命题趋势和思维方式,然后就是全力以赴地背诵,尽管过程可能会让人头昏眼花,但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就足够了。有些同学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背了很多,但考试时却不确定是否应写下,等到对照标准答案才发现,原来自己曾经背过,只是当时没能识别出那是正确答案。因此,清晰的思考路径和能否灵活应用知识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数学首先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对自己在这一个月内或两个月内该复习什么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事实上,不论是复习英语还是专业课都应该这样做,把自己近期内该复习哪些知识提前做一个规划,然后就要按照这个计划去施行。我在复习的时候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制定好了计划后我就会很努力的把它完成,时间不够的话就挤时间,比如可以适当减少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等。下面来介绍一下我复习数学的大致过程。在正式复习之前,我首先把12年的真题做了一遍,我因为大一时数学学的还行,好多内容都还记得,实在不记得的就查阅一下课本,再加上12年的试卷本身就不算太难,所以做完了真题之后感觉还好。我这样做不仅让我对考研数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信心,让我觉得只要我肯认真复习,只要我能够对数学课本有一个透彻了解,考高分对我来说也许就不会是一个梦了。于是我就开始给自己制定了短期内的复习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本人英语基础良好。今年的英语偏向于简单,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只偏重于阅读理解,作文给分也占有很大比重的。阅读理解的话一定要做真题!重要的话一定要说三遍!做真题!做真题!做真题!市面上的任何预测卷没有做的价值,因为和真题的质量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而且真题不应该只做一遍,要反复做。做多了你才会知道真题的出题规律,当然你不能仅仅是以记住答案为原则去做的,要是怕记住答案的话,最好时间间隔长一些就可以了,毕竟人的记忆力也是有限的。背单词的话推荐朱伟的《恋恋有词》,最好过两遍,然后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强烈建议在做阅读的过程中去背单词,效果更好更有针对性,单纯的背单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背单词的目的就是为了阅读理解,还不如直接来运用方便一些。真题的话市面上都有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去选择,据说张剑和老蒋的不错,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与管理综合是一门涵盖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核心知识的科目。在经济学部分,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等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则需理解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推荐使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作为主要教材,其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助于初学者入门。
管理学部分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内容。要特别注意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这里,《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书目,它的案例分析帮助你将理论联系到实际。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读-思-练”的模式。阅读教材时,不仅要知识点,更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思考是提升理解的关键,你尝试解答教材中的问题,或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练习则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
定期复习也非常重要。我通常会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回顾本周的学习内容,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这样避免短期记忆,帮助长期记忆的形成。
我还想强调一点,虽然这是一场考试,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不要仅仅为了应试学习,是要真正热爱并投入其中,你会发现学习的过程其实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