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光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原贴主的复习资料以肖秀荣系列为主,包括了知识点精讲、1000题以及最后的肖四套卷。其实各个教材差异不大(依我所见),挑选时随个人兴趣就好。九月起,逐步细读那本厚厚的精讲精练,从头至尾梳理一遍。同时,楼主也在继续看精讲精练,因为拖延是个大问题。基础知识巩固后,可等待考试大纲发布,考虑购买大纲解析辅助学习,再后来还有风中劲草和知识点背诵版,我都购入了,可惜看得并不深入。建议各位精选几本,不宜贪多。临考冲刺期间,除了肖四,我还入手了蒋五。其他资料则未涉及。选择题主要依赖于扎实的基本功,基础稳固,分数自然上扬。至于分析题,关键在于将知识点与材料相结合,有些同学可能只关注知识点而忽略材料,这样会导致得分偏低。平日练习1000题的分析题时,多思考,理解解题思路便足够,不必每道都动手写。
考研数学方面:
使用张宇的教材18讲配合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习题集选用李永乐的660题与张宇的1000题。如果基础薄弱,建议每学习一个章节的视频内容后,同时阅读相应书本,并完成1000题中的A部分。对于线性代数部分,同样按照此步骤操作。目标是在六月至七月份内完成第一轮学习。七八月份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和定理,我发现这种方法极其有效,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通过回顾基本定义常常能找到解决之道。进入八月到九月期间,开始着手660题和1000题未完成的部分,九月初解决遗留的难题,中旬开始接触历年真题。
我推荐使用张宇的30年真题全解析,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天或每隔两天完成一套,务必弄懂所有不会的题目。前十五年的试题不必限时,但后十五年的应尝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十月中期开始,重做后十五年的试题,十一月中旬起加入模拟题的训练,同时探索更多提升难度的题目,以及学习解题策略。我还完成了张宇的8套题,如果时间允许,再做4套题。考试前三到五天,进行一次完整的模拟考试,包括购买答题卡并严格计时,以适应真实的考试环境。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备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0月份以前,我沉迷于97年至05年的阅读理解真题,每次完成后都会一字一句地翻译成中文。虽然这种方法长期下来能提高英语综合实力,但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显然并不实际。因此,进入10月,我果断调整策略,不再关注05年前的试题,转而集中精力攻克过去十年的真题。在复习过程中,我精心整理了一套应对长难句和阅读理解的策略。我习惯将试卷分解为阅读、写作和其他题型三个部分,逐一击破。我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阅读错误集锦,记录每道错题的错误原因及正确解答,以便日后重做或考前查阅。尽管时间有限,我只重做了两次真题,但实际上最好是能做三次或以上,这样更能深入理解出题思路和个人的薄弱环节。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的核心理论是光的传播规律,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大部分。对几何光学,理解和掌握光线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基本定律至关重要。这些知识点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尤其是透镜成像问题,一定要熟练运用薄透镜公式和共轭距离关系。
物理光学部分,量子光学和波动光学是重点。波动光学中的傅立叶光学,了解傅里叶变换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你理解图像形成的过程。量子光学涉及到光子的概念,光电效应,激光原理等内容,这部分理论性较强,需深入理解并结合实例进行思考。
再者,实验部分也是考察的重要环节。熟悉常见的光学实验设备,如分光计、迈克尔逊干涉仪、杨氏双缝干涉等,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按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这些都是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构建知识框架。将光学的知识点梳理成一张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大量做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无论是课本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应反复操练。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寻找相关视频教程或教老师,多角度理解有助于深化认识。
光学是一门需直观感知的学科,利用物理模型或者光学模拟软件辅助学习,比如使用Zemax进行光学设计,会大大增加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定期复习,保持对知识的新鲜感,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