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从暑假期间,我就开始了政治学习,聆听课程并逐渐熟悉概念。直到9月底,我才真正依据教师提炼的关键点开始记忆。考试前夕,我遗憾地发现自己仍有部分教师归纳的内容未能掌握,所以我建议你们尽早着手,最好在9月初就开始背诵。如果参加培训班,随着复习深入,重点将日益清晰。反复研读精讲精练和1000题的错题,构建知识体系,浓缩书本内容。随着时间推移,可以逐步增加每日学习政治的时间,但应确保每天投入的政治学习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
考研数学方面:
在考试期间,我发现试题相当直观,只有一半的大题略感困惑,还有两道选择题让我犹豫不决。数学部分,我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了。平日里,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会做的题目不失分。早在我大二时,因为计划大三首次参加考试,所以那时我就已经开始研读黄庆怀的高等数学。然而,由于使用个人学号报名,在现场确认环节未能通过。从那以后,我没再看其他材料,而是专心研读黄庆怀的书籍。在这个阶段,阅读十分轻松,没有任何压力。到了大三第二个学期初,我已经完整地、仔细地阅读了一遍黄老邪的书,对数学有了十足的信心。随着大三第二个学期的到来,我感到压力渐增,于是开始了正规的复习工作。首先,我通读了同济大学的高数上下册,包括所有的例题,并有针对性地挑选课后习题来做。推荐使用自己的本科教材,这样能帮你回忆起当初学习时遇到的难点。如果你本科时期认真学习,通常能识别哪些题目属于重要类型。完成教材的学习后,我开始使用复习全书来加强巩固,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完全理解,错误的题目用红笔改正,对于未充分理解或经典的题目做好标记。对于线性代数,我没有单独看教材,直接使用复习全书,并在遇到不懂的概念或公式时立即查阅教材,我的教材对公式的总结做得很好。暑假是个关键时期,把握好它,考研的成功就在眼前。暑假期间应完成复习全书和讲义,否则后期时间会变得紧张。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黄庆怀的书可以不必做,复习全书已经足够;如果能力较强,可以考虑额外挑战。重点不在做大量的题,而在于理解并掌握已做的题目。接下来进入真题阶段,建议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完成,模拟真实考试。真题有助于发现遗漏和不足,做错的题目要深入探究原因。后期出现的各种660题、400题等,我认为没有必要做,时间和精力有限,专注于之前使用的资料就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是个逐步累积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三月或四月期间,我主要借助朱伟的《恋练有词》来奠定词汇基础,因为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根本。那时,我会花费半天的时间来研习英语,并同步记忆相应单元的词汇,每三天做一次综合复习。此外,我也使用了一个名为“墨墨单词”的应用程序,它能将《恋词》全书导入,让我能在碎片时间如如厕时、乘车时、餐后半小时等通过手机复习单词。记单词的关键在于迅速并重复,如果你读过《普通心理学》,你会明白强化记忆的关键就是持续让大脑接受学习内容的刺激,并确保次日进行回顾。我当时选择独自在家学习,但如果有伙伴可以相互监督和测试,效果无疑会更佳。
考研专业课方面:
GIS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和分析。你需深入理解空间数据模型,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特性、转换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对矢量数据,重点在于点、线、面的创建、编辑和查询;对栅格数据,则要掌握像元的概念,以及像元运算、重采样等基本操作。了解空间参考系统和投影变换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GIS软件的应用能力很重要。ArcGIS是最常见的工具,但也要熟悉QGIS这样的开源软件。不仅要能熟练进行基本的操作,如图层管理、空间分析、制图输出,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理论依据。例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等功能,都是GIS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再者,地理信息系统并非孤立的,它与遥感、数据库管理、编程等紧密关联。你需有一定基础的SQL语言,用于管理和操作空间数据库。Python或GIS特有的脚本语言如ArcPy,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自动化任务。遥感图像处理,如辐射校正、分类等,也常常会融入GIS的学习中。
理论结合实际是关键。寻找实际项目或案例进行练习,比如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多参与学术交流,阅读相关论文,跟踪学科前沿动态,这对深入理解和掌握GIS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