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旅游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建议政治花费时间不必太多,如果你是文科生的话从9月份开始到12月一共3个月搞定。如果理科生的话可以稍早一点。政治复习就是看熟悉考点和做练习题。先看考点,结合自己看书的记忆做练习题,结合答案把做错的标记后牢记。最后最后一个月花半个月时间来做各个辅导机构的模拟题,然后利用最后半个月背诵模拟题的简答题就完全可以。 政治关键的复习方法是找对资料,好资料是你成功的一半,在此我极力推荐:基础参考书:《风中劲草——考点》《风中劲草——习题》《风中劲草——答案》最后冲刺题:《蒋中挺最后四套模拟题》《肖秀荣政治冲刺模拟题》《任汝芬最后四套模拟题》.
考研数学方面:
人们常说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这话确实不假。数学考试拿高分至关重要,而且它也是耗费时间最多的科目。我认为首先应当深入研读本科教材,并完成课后习题以初步掌握知识。(在这里我想抱怨一下我的大学数学教育,过于基础的教学内容让我轻视了数学的深度,结果没能好好研读书籍,导致后来很多定理和公式记不住,即使反复阅读数学全书,依旧印象不深。)接着,你可以开始使用复习全书,市场上的选择有“二李”和“李王”的版本,我个人比较偏向于前者,但在第二年我也涉猎了后者。通读复习全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量多过几遍,实际上不需要每个细节都精通,因为有些过于复杂的题目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我在看书时遇到难题,会尝试思考片刻,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刻查看答案,理解为何自己未能解答,然后熟记解题步骤。每个人的學習方法各异,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能有效吸收知识的方法。
接下来便是大量练习的阶段。我购买了许多习题集,如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等。660题我做得最勤,两年下来至少做了四至五遍,尽管题目难度颇高,但我感到受益匪浅。坦率地说,我缺乏毅力,许多资料刚开始时充满新鲜感,但能坚持到底的寥寥无几,这是我的一大弱点,希望你们能有所不同,不论使用哪本习题集,都要全力以赴,彻底消化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冲刺阶段的模拟试题尤为关键,历年真题必须反复操练。我自己做真题时会在白纸上写下答案和解题思路,之后再进行修正。后期若有闲暇,多回顾几遍,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效。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薄弱,考研究生前连六级都没通过,因此初期我把重点放在积累词汇上。起初,我使用的是《恋恋有词》这本书,的确很有帮助,但我必须强调,千万别想着先背完所有单词再去阅读。单词数量庞大,且遗忘率高,这样会白白浪费阅读练习的时间。所以我推荐大家边背单词边做阅读,通过实践来巩固记忆。你可以备一本笔记本,记下阅读中遇到的生词,每天查阅几页,坚持到考试前一天,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实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如何有效地实现其目标的学科。它涵盖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多个方面。我认为,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核心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将其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小组项目中,凭分工合作提高效率。熟悉各种管理模式如集权制与分权制,矩阵结构等,并能按具体情境灵活运用是关键。在复习时,我倾向于凭案例分析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不仅帮助我记忆,也提高了我的分析能力。
管理经济学则更注重经济原理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供求理论、成本-收益分析、边际效用等概念是基础,但真正掌握需结合真实的商业环境去思考。例如,理解企业的定价策略,不仅要考虑生产成本,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我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阅读财经新闻,尝试用学到的理论去解释现实问题,这样的实践性学习我受益匪浅。
再者,这两门课程都需好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管理经济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知识可能会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派上用场,管理学中的决策树、博弈论等模型也需一定的逻辑推理。定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管理学还是管理经济学,持续的学习和反思是至关重要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往往源于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常常会在阅读相关文献或者参与讨论后,写下自有的理解和感悟,这既是一种巩固记忆的方式,也是深化理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