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电气化与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9月底我才开始复习,当时购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迅速通读了一遍,因为我认为先有个大致了解再去听课会更有效果,同时也会记下关键笔记。建议构建一个大纲来帮助记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内容。不久后,我开始使用风中劲草进行背诵,但我个人有时倾向于简化处理,这可能使我在理解上不够深入,这是一个性格上的弱点。我希望你们能吸取教训,脚踏实地地掌握每一个关键知识点。接着,我便转向了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当然,市面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模拟试题,如蒋中挺的五套题、杨加宁的题目以及石磊的资料,多做练习总是有益无害的。开始的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3月份开始正式复习,一开始看课本,选择性做课后题。过了一遍之后,发现巩固的不太扎实,于是开始看课本和本科笔记,并开始做1800题,这个时间比较长。大约用了两个月。基础强化全部完事之后,大约已经十月中旬了,此时1800题大约做了三分之一(我承认题目做的有点少,大家还是多练些题,提高正确率)。十月中旬左右,开始做真题。严格限时,规范评分,及时分析,查缺补漏。难度不大,比平时做的题目简单。但此时暴露出一个问题,有的会做的题目做不对(望大家以我为鉴,平时还得多练习,养成好习惯)。很多同学过于重视真题,想着多做几遍。但我认为大家还是不要期望太高。一来再做几遍,可能不会有实质性效果,二来每年真题考察的知识点真的很少,全面按照大纲复习巩固好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建议大家可以提前研究一下近两年真题,一开始就适应这种风格,受益无穷。12月的时候,真题基本上做了一遍,留两套最后做。后期买了套模拟题,难些,不过不用太纠结对错得分了,最后阶段心态很重要。忘了说一点了,就是要养成做笔记和及时总结的习惯。我的数学知识点笔记是四大本,最后将数学核心知识点全部浓缩到三张纸(用了我一周的时间),基本涵盖了所有考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个慢积累,快丢失的学科,单词就把这个学科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记单词要从你开始准备考研的第一天开始,到你考英语的前一天晚上为止。而且,单词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市面上单词书的5000+单词,还包括由这些单词扩展出来的常见常考短语,你在做真题阅读时候碰到的不认识的单词短语,背作文的时候积累的单词短语。所以,记单词真的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第二阶段:真题阅读!真题是英语备考的重中之重,如果你单词掌握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做真题阅读了。推荐先拿英语早些年的阅读真题练手,我都是先按十五分钟一篇独立做,然后对答案,查生词,逐字逐句在本上翻译后按照答案改翻译(这个过程中也练了翻译),然后找出每道题的出题点以及陷阱。复习这个过程很苦,但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英语真题我大概是用这样的方法过了三遍。之后考试的时候感觉还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分析是电子和电气工程的基础,它涵盖了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性质,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础理论。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概念是学好电路分析的关键。例如,欧姆定律是解决电阻网络问题的基石,基尔霍夫定律则是理解和解析电路行为的重要工具,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掌握各种电路定理也非常重要,如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等。这些定理帮助简化复杂的电路,使问题变得更容易处理。例如,在面对非线性或多电源电路时,戴维宁和诺顿定理能够将它们转化为简单的等效电路。
再者,动态电路和频率响应部分也是难点。RLC串联和并联谐振电路的理解和计算,以及波特图的绘制和解读,需对复数和频率域有深入的理解。滤波器的设计和分析也需对这些概念有扎实的把握。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烈建议大家做大量的习题。电路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只有凭实际操作真正理解其原理。对每个新学的知识点,尝试去构造一些实际的例子,这样更好地帮助理解和记忆。
团队学习也很有效。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不仅互相学习,还激发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难题时,不要害怕求助,教师和同学都是很好的资源。
定期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好办法。每次学完一个新的章节后,都应及时回顾和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