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八月起着手准备政治复习,购入了蒋中挺的全套教材,浏览一遍后便投入选择题的练习。由于起初过于轻视,我的学习效率并不理想,常常在选择题上失误。无论是阅读还是记忆,务必要保证高效,特别是对于政治而言,初期就要扎实基础,确保记住的知识点在做题时能准确应用,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有效学习。“别怕考研政治,其实它超级简单的”,这句话让我深信不疑,于是我逐步推进复习。对于真题,有人提议留到最后几天再做,我当初采纳了这个意见,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并不明智。临考前几天,我已经被各种模拟卷搞得晕头转向,面对海量题目感到无所适从,以至于真题并未得到充分理解和分析,我只是草草地完成了选择题部分,大题几乎未曾触及。我认为未能充分利用真题是我政治得分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我想告诉各位同学,一定要善用真题,早期深入研究至关重要,了解命题老师的倾向、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在午后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清晨时分我往往感到疲倦,不利于学习这门需要集中精神的科目。首先,建议先通读一次教科书,并尝试完成课内的例子和课后习题,但不要过度依赖课本,它并非考试大纲,我曾经就被课本牵绊,花了大量时间精做课后题,现在想来其实并无太大必要,只挑一些计算题来做就足够了。在复习期间,记笔记是非常关键的,确保涵盖所有类型的问题,以免遗漏。反复查看甚至背诵你的笔记,你会发现这对数学学习有多么重要。我个人使用的是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感觉非常实用。数学题目的解题技巧大同小异,掌握基本套路并比较相似题型会让你受益匪浅。
考研英语方面:
尽管精读英语真题是一个耗时的过程,但它确实是提高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我设定了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消除所有生词,二是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错误数量并不关键,重要的是能识别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此,我会准备两本笔记本,一本用于记录第二天仍记不住的词汇,另一本则用来摘抄真题中的陌生词汇,之后在每日的单词学习中与词汇书同步复习。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发现大部分复习内容都是那些反复难以记住的单词,因此这项工作至关重要。如果时间充裕,为了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和增强阅读技巧,你可以在复习初期挑选一些原创的短篇小说或经济学人等英文杂志的文章来阅读,目标是理解全文并熟悉常见高频词汇。我个人使用的是《华研外语》的真题集,其中包含40篇来自经济学人的节选,因为我在经济和科学类文章方面较弱,所以我首先从这些文章入手,大约读了20篇左右。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固体物理的学习,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需深入理解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形成晶格,以及晶格振动——声子的概念。这涉及到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如波函数、能级分布等。晶体结构的理解,包括布拉格定律和晶面指数,是分析固体性质的基础。
电子在固体中的行为是固体物理的核心。费米-狄拉克统计、能带理论和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行为是必须掌握的重点。理解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尤其是半导体的导电性,这是电子技术应用的基础。了解磁性材料的基本原理,如自旋、交换作用和磁有序,也是很重要的。
再者,固体的热学性质、光学性质和超导现象也不能忽视。例如,理解热容量与温度的关系,知道为何某些物质在低温下会呈现出超导特性,这些都需对固体物理有深入的理解。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有效的笔记和复习是关键。在阅读教材或听课时,尽量用自有的语言记录重要概念和公式,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深化理解。做题是检验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选题检验基础知识,计算题则能锻炼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推荐使用《固体物理学》(黄昆)和《固体物理教程》(周世勋)这两本书,它们对固体物理的讲解深入浅出,习题丰富。
团队学习也很有益。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不仅能互相启发,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有机会,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更能加深对固体物理的理解。
保持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适当休息,定期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都有助于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