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系统分析与集成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我在高中专攻文科,对政治的学习起步较晚,直到政治大纲解析发布后我才正式启动复习。大纲解析出来后,我还购入了与之配套的1600题,但由于题目量过大且过于细致,我并未完成。接着,我选择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作为辅助材料,边阅读边对照大纲:我会先通过核心考点概览每章节的主要框架,然后再详细阅读大纲解析。如此结合地复习了两轮后,我便专注于核心考点。到了11月底,我开始着手做模拟试题,重点攻克了肖的最后四套卷和20天20题,尤其是肖老师的主观题,我都一一背诵。在答题时,确保立场准确是非常关键的。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无疑是一大难题,尤其是那些需要跨越学科备考数学的文科生。我是在前年12月份开始着手准备的,计划在上半年内读完教科书并通览一遍综合复习书籍。下半年的重点则是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来演练历年真题。课后练习不必全部做完,但每种题型都要熟练掌握。李永乐的复习资料备受推崇,建议上半年能完整过一遍。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回溯课本基础知识。期间,若有些定理或公式遗忘,记得随时查阅课本,这是上半年的学习目标。如果你觉得看综合复习书籍吃力,不妨先巩固教材内容。进入下半年,关键是要定时做真题,比如数学考试安排在早上,你就应在早晨模拟实战,每天一整套。初期可能会感到困难重重,但要迅速找出不足并改进,情况会逐渐改善。数学从2005年至2020年的真题至少要做两到三遍,若有余力,可以尝试1992至2004年的题目。不过,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专心做好2005年至2020年的真题,熟记课本中的定理和公式更为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写作部分,我想重点提及,早在十一月中旬,我已经着手准备了。我集合了王江涛的写作教程、黄皮书、一本绿色封面的考研英语作文集以及考研论坛上的优秀范例,加上我个人的练习,精心挑选并整合了十篇小论文和十篇大论文。完全复制他人的范文并不符合我的写作风格,而且对我来说记忆起来相当困难。因此,我选择了借鉴多方面的资料,自己创作出适合自己的范文,这种方式既适应了我的能力水平,也便于记忆。正因为有了亲自写作的过程,我在实际考试中下笔时感到无比熟悉,没有任何陌生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顾名思义,是运用优化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的重要基础。在我备考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和掌握运筹学的核心在于理解模型构建和求解算法。
模型构建是运筹学的灵魂。无论是线性规划、整数规划,还是网络流问题,都需具备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我建议大家多做案例分析,凭实例来理解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这是提升这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各种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如单纯形法、内点法等,要深入理解其原理并能熟练应用。这些算法的理解并不简单,需耐心和细致。我会经常自己动手推导公式,凭编程实现算法,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再者,运筹学中的图论和网络优化部分也是重要考点。学习这部分时,一定要把握好图的基本概念,如顶点、边、路径等,并熟悉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等经典问题的解法。
动态规划和随机过程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动态规划强调的是最优决策序列,随机过程则涉及到概率统计的知识,这两部分需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教材,参考书和网上资源也很重要。我个人特别推荐"Operations 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 Algorithms"这本书,它对运筹学的讲解深入浅出。利用在线平台如Coursera或Khan Academy进行补充学习,也帮助深化理解。
做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无论是课后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要反复练习,不断反思错误,这样真正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