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物流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按照脉络复习相比于自己无头苍蝇一样乱转是比较有效的,因为考试的时候试题的设置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的,基本是马哲--毛邓--近现代史--思修--当代政经--时政。初期把那种类似于红宝书之类的详细的书看个3遍左右,第2遍的时候就可以同步练习一下选择题了。政治这种,选择题做多了都会有感觉的。到12月份,市面上会出现一些资料和模拟题,月底,还有那种小册子让你背的。开始背吧~~基本做到很熟很熟才可以,这样的话,大家的主观题分数都是差不多的。那些模拟题我估计大家都不会去写主观题的,那就好好做做客观题,不夸张的说,今年政治选择题15%跟模拟题基本一致,甚至还有2道多选题和我做过的模拟题一模一样。大家要注意,在做政治客观题的时候,蒙的题也要着重看一下,因为你下次再做可能就换一种蒙法儿了,结果就不一样了。所以,要用心。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数学是个持久的过程,对于初次备考研究生的人来说,一年的复习时间较为理想。建议在7月以前先通读课本和复习资料,然后8月至9月进行深入复习,这期间结合复习资料和李永乐的660题进行练习,用以发现知识盲点并及时整理错题,以便自我反思。这些错题和反思将在未来的考研路上大有裨益。平日里,你可以经常重做这些错题,尝试纠正原先错误的解题思路。虽然660题的难度较高,犯错多也无需焦虑,其目的正是为了找出不足之处。10月起,历年真题纷纷问世,选择一本进行演练。你会发现,05年以前的题目因讲解过多而失去新鲜感,因此,专注于近十年的真题(保留部分用于12月最后冲刺)就足够了。同时,错题整理和反思仍是每日必修课。接下来的11月和12月,可挑选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如张宇的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它们的难度较高,可能让你感到挑战重重,但请保持毅力。最后一个月,重点应是反复做套卷、整理错题、深思熟虑,以及不断填补知识漏洞。在此期间,依据个人复习进度,合理安排时间,系统性地回顾整理过的错题,这项工作直至考研前夕都应持续进行。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是至关重要的,缺乏词汇量会让任何技巧都显得无力。起初,我只是单纯记忆单词,第二次复习时,我会结合例句,特别是那些常见词的不同含义。第三次,我会查看例句中的注释,专注于记忆单词,至少要完整过三次单词书。我从头至尾背诵,然后反过来再从末页开始,如此往复。接下来是做题,我以张剑的150篇基础篇作为起点,逐渐适应阅读理解的过程,不过并不推荐过多练习。随后,我购买了早期年的真题来实践,尝试了几年后,便直接进入近十年的真题阶段。如果时间允许,我建议先做一遍1997年至2004年的真题,查阅不认识的词汇,解析复杂的句子,之后再处理最近的真题。我自己做真题时遵循五个步骤:首先独自完成,对照答案找出错误,但这通常很困难;其次,理解全文,包括词汇和复杂句子,分析文章架构;再次,回溯原文,精确找到答案所在;接着,参考黄皮书的解析,总结每个错误选项的由来;最后,翻译原文,但由于时间紧张,这个步骤我没有持续太久。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强烈推荐认真完成第五步。在考试之前,可以做一些模拟题。至于作文,由于北京统一阅卷,我准备了两句标准开头,其他部分则根据实际情况现场构思。当然,这是基于平时的积累。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会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短语,整理成册,在考前背诵。对于完型填空,我在考试中留到最后做,即使需要猜测也要填写在答题卡上,有时运气好也能猜中几个。我记得在距离交卷只有10分钟时我才开始做,最后5个选择题完全是靠猜测填写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理论的基础,它涵盖了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掌握系统的数学模型至关重要。无论是线性时不变系统还是非线性系统,或者是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都需熟练运用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工具进行描述。这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另一个关键点。劳斯判据、赫尔维茨判据以及根轨迹法等都是常用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工具。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这些判据是保证设计出的控制系统性能优良的前提。
再者,控制器的设计是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部分。PID控制是最基础也最实用的控制策略,需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调整参数。现代控制理论如状态反馈控制、观测器设计、最优控制等也是需去掌握的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凭动手实现一些简单的控制系统模型,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考研中常常考察的一点,多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和模拟题,有助于提高应试能力。
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我强烈建议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胡寿松的《自动控制原理》和Katsuhiko Ogata的《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都是非常经典的教科书,它们详细且深入地解释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