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二轮复习的时候我一边对着《大纲解析》快速浏览,加深记忆,一边狂做肖秀荣的1000题,做第一遍时,我把答案写在纸上,因为只做一遍是没有效果的,要反复的做,当我做第三遍时,才在书上写答案,这时错误率已经大大降低了。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题目真的不在于做的多,而是做的精。做完1000题后,我果断去邮购了一本风中劲草,那书用起来非常爽,因为是彩页的,重点和次重点都用了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在后期背诵时非常方便,一目了然。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被那些参考书搞晕你的大脑,一定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和思维方式。大概在11月中旬后开始做十年真题,我只做了选择题来练手。
考研数学方面:
从十月直至备考结束,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完整的习题集和历年真题。我选择的是过去十五年的真题,每两天一次,我会在早上八点半至十一点专心致志地完成一套,次日则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回顾与总结。完成真题后,我转向模拟试卷,同样设定为三小时内完成,并于次日找时间进行详细的梳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模拟题通常比真题更具挑战性,因此无论成绩如何,都不应失去信心。这样的节奏我一直坚持到了考试前一日上午。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可能是我所有考研科目中最擅长的部分,但我仍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我认为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都应该给予相同的关注,不能因为擅长而掉以轻心,对于弱势则需更加努力。由于考研不涉及听力测试,主要考察阅读和写作,所以我采用了一种针对考试的复习策略。大约从四月起,我开始做英语阅读的真实试题,从1993年开始,直到八月,我已经完成了一遍。其间,我也尝试了一些模拟题,但后来发现这并不必要,真题已经足够充分。面对单词书,我感到相当无助,不论书籍有多厚,我都只能记住一两个单元的词汇。于是,在完成二十年的阅读真题后,参考了一些考研辅导老师的建议(他们指出考研词汇的复现率很高),我决定全面回顾阅读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词汇。我利用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筛选并收集了约700个生词,然后在接下来的四个多月里频繁查阅(类似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法)。在实际考试中,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考场上几乎没有任何我不认识的词。对于作文,我背诵了一个模板,结果证明这个模板足以应对,最后我的作文得分还算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石,必须牢牢掌握。欧姆定律阐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则规定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守恒原则。这两个定律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工具,需凭大量的习题去深入理解和应用。
掌握各种电路元件的特性也非常重要。例如,电阻、电容、电感的行为模式,以及它们在交流和直流电路中的不同表现。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也需深入理解,因这些是构建电子系统的基础。
再者,电路分析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凭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等方法来简化复杂的电路,找到关键的解题路径。使用运算放大器构建的各种模拟电路,如滤波器、比较器等,是电子信息领域常用的设计手段,需熟练运用。
对实际操作部分,电路实验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实验室提供了丰富的设备和平台,有机会亲手搭建电路,观察并分析其行为,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利用现代电路分析软件,如Multisim或PSpice,进行仿真学习也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凭模拟电路运行,看到电路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这对预测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