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个人政治是从10月份开始看,建议觉得自己基础不好的理科生从9月份开始看。太早看没有太大意义,靠短时记忆可以解决很大问题,所以在10月看任汝芬的序列一就当课本知识看,当然更多人推荐红宝书的大纲,因为那里面的知识是最全也是最权威的,但是我是在受不了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小子,就买了序列一,我觉得序列一是精装版的大纲,重要知识都包括了当然不是全部,但我觉得就够用了,懒汉推荐序列一,认真仔细想拿高分的还是老老实实看红宝书。肖秀荣的1000题是经典之作,必做!我大概做了3遍吧,第一遍肯定很慢,但标记上自己做错的题目,下一遍就可以有重点的看错题了,这个时间是在11月,在此期间穿插着看风中劲草,这本书相当于序列一的精简版,后期就指着它巩固知识了,这本书同样也是经典之作。进入12月你会发现时间开始不够用了,每天都有四科在等着你,政治的时间开始加多,这时除了再复习下1000题巩固知识点外,需要上神器准备大题了,此神器就是肖秀荣最后4套题,此题为非买不可~~也有人觉得押题不准,但对我这个懒汉来说背了最后4套题大题妥妥的拿下。不一定说非得押中题,是它题目中的答案所涉及的知识点在考试中一定会用得到的。因为高中学的文,所以政治花的时间最少但成绩还算不错。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试卷出现了不少新颖的题目,大题相对规范,然而前面的选择填空题显得格外具有挑战性,自我训练明显不足。从四月起,我开始独立学习高等数学,仓促地在暑假前完成了初步自学,尝试了李永乐的全书,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解答,只能浏览,心中焦急无比。暑假期间,我系统地复习了一遍基础知识,感到自己的数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几乎没在大学上过数学课、全靠自学的朋友,我强烈推荐在自学后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这真的很有帮助。务必专心听课并详细记笔记,这对梳理解题思路和理解命题角度至关重要,效果强大,让人茅塞顿开。听他人一点教诲,胜过独自苦读十年。学数学切忌只看不动手,看一百遍不如亲手做三遍。直到十一、十二月我才把全书完整地做了三遍,真题也重复练习了两次,第一次是按照考试模式,每天早上限时一套,这样的训练让我受益匪浅。我个人仅做了大约三套模拟试题。
考研英语方面:
在初期阶段,我每日研读朱伟的《恋练有词》一章,并于次日早晨投入约一小时来记忆单词。完成一轮学习后,我转而直接使用他的词汇书,同样保持每日一章的进度。进入最后一个月,我每晚会用一个小时专心致志地做阅读理解练习。同时,这个月我也开始接触作文,首先仔细研读大量范文,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策略。随后,尝试自己动手写作,并请老师批阅修订,逐步打造出个人专属的写作模版。这样一来,到了考试时就能更加从容不迫。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涵盖了电路理论、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学等多个领域,这要求有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电路理论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如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至关重要。深入理解半导体物理,特别是PN结的工作原理,晶体管的放大作用,是理解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关键。
对微电子学部分,你需熟悉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理解摩尔定律及其影响,以及纳米技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应用。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包括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好的策略。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不仅仅是记忆。尝试自己绘制电路图,分析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模拟半导体器件的行为。利用在线电路模拟软件进行实际操作,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做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不仅要做课后习题,还要广泛收集历年的考研真题和模拟题,凭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遇到难题不要怕,这是提升的过程,教老师或同学,也查阅相关文献。
在复习的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定期休息,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压力。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每天的进步都值得庆祝。
要善于运用网络资源。许多优秀的在线课程、论坛和博客都能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解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学习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