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我在九月启程,购入了肖秀荣系列的三本书籍,起初专注于研读《精讲精练》,随后《红宝书》问世,我就转向阅读它。我没有独特的学习秘籍,只是在觉得逐字背诵枯燥时,结合自身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开始了将肖1000题转化为思维导图的过程。从十月起,直至考前的最后一刻,我坚持这样做,现在回忆起来,手指酸痛的打字经历真是让人五味杂陈,如果早知如此,可能会另辟蹊径。不过,这个方法确实有所帮助。利用导图辅助理解选择题后,在考试的前两周左右,我开始着手准备问答题,重点记忆肖四。我建议大家不必一字一句地死记硬背,把握主要脉络即可(例如1点...2点...3点...)。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不太擅长,首先从阅读书籍来巩固基础知识,接着完成36讲中对应的习题。在基础课程结束后,我购入了1000题,开始深入复习阶段,重点是各个专题的攻克,并且整理了许多策略和技巧,我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备后续查阅。同时,我会交错进行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在学习线性代数时也会穿插一些高等数学的练习。第二轮复习是从九月初至十月底,除了上课时间,我重复了第一次的学习步骤,但这回我强调实践,不再只是凭感觉,而是尽可能全面地记忆公式,时常尝试默写,遇到困难立即查看笔记。这样的习惯逐渐带来了明显的进步。这轮复习同样要做标注,标记出之前不懂但现在理解的、遗忘的知识点以及找到新解题思路的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水平不太自信,只通过了四级考试,因此特别关注英语学习,每天都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我选择的教材是黄皮书,但具体效果如何,还得看个人的理解和努力。每日的学习流程无非是上课、总结方法和策略,简单来说,英语学习就是记忆与实践,包括记单词、诵读佳句、培养语感,以及大量的阅读练习。实际上,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吓人。
在开始做考研英语真题之前,我先完成了一本模拟试题集。虽然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做模拟题,但我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如此。如果能深入理解真题中的每个句子结构、含义、词汇及文章架构,这需要大量的思考时间。将这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模拟题上,既无益也浪费。我在做每一套模拟题时都会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限制来进行。
我找来了过去十五年英语真题的Word版本,将每篇阅读理解的句子分割并留白,打印出来。完成后,我会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翻译,并与标准答案对比。我喜欢标注出陌生词汇,通读全文来记忆它们,这样做有助于快速掌握新词,同时提升语感。我坚持每天固定时间朗读真题原文。
完成阅读部分后,我会仔细分析正确和错误的答案背后的原因。我使用的是丁晓钟的真题解析,当然,黄皮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专业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的科目,它包括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等核心模块。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排序和查找算法至关重要,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理解并能够绘制出链表、栈、队列、树和图的数据结构模型也是必备技能。
对操作系统,你需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尤其是进程的创建、同步和通信,内存的分页和分段机制,这些都是常考点。操作系统的并发控制和死锁问题也是需深入理解的部分。
在计算机网络中,TCP/IP五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理解是基础,TCP和UDP的区别、IP地址和MAC地址的关系、DNS的工作原理等都是重要知识点。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也需有所了解。
至于数据库,SQL语言的使用是基本功,包括增删改查操作,以及更复杂的联接查询、子查询和存储过程。关系数据库理论,如范式理论,以及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也是常考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每一个概念,不仅要理解其含义,还要凭实际编程或模拟实验来加深理解。做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找一些历年的真题或者模拟题进行练习,这有助于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讨论和交流也很重要,参加一些学习群组,和其他考生一起探讨难题,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