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准备一本专门的政治选择题纠错本非常有益,利用后期紧张的复习期间,甚至午餐后的时间也能站着复习错题。关于政治学习的普遍观点认为,过早开始可能会挤占其他科目的复习时间,不利整体平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部分与高考确有差异,自2010年以来,高达50分的分析题都是基于当年的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的主要社论。因此,提前太久复习可能难以把握关键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提早开始。选择题部分历年侧重基础知识,需要实实在在地投入精力。对于教材的选择,肖秀荣的全套资料就足够了,他的每一本书都会明确标注使用时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点提要》过于厚重,大多数人难以消化,我有一位理工科背景的室友就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你可以考虑使用任汝芬的《序列二》,确保掌握好基础知识,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近现代史中的固定知识点。其余部分仍推荐使用肖秀荣的书籍。此外,最重要的《教育部政治大纲》(又称红宝书),会在9月中旬出版,这本书是必买的,但阅读方法很讲究。由于其文字密集,大多数人不易读懂,如果记忆力不强,不必逐字背诵,应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一轮阅读。重点要背诵加粗字体,而小字部分则像做选择题那样记忆。结合1000题来巩固基础会有更好的效果。进入冲刺阶段,若需要额外练习题,可考虑蒋中挺或石磊的习题集,而任汝芬的习题集则不再适用。肖秀荣的习题集虽然略显僵化,与真题风格不同,但仍需使用。他12月推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部分应反复背诵,将其作为答题模板。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完全靠积累。没有一定的单词量看考研阅读是很痛苦的事情。真题随便选一本就可以,前辈们都很推荐丁晓钟,不过我认为英语还是主要靠个人,文章能看懂了那些连篇累牍的讲解事实上有些多余(个人意见,求轻喷)。把真题吃透基本上考研英语也就没有什么难的了(友情提示:英语一阅读选项分布有规律,而英语二阅读选项分布不一定有规律!或者说部分花卷不一定有规律!今年我做完阅读后发现选项和规律不一致,硬生生的把3个正确答案改错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中国古代到现代的语言与文学知识。我认为,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你需理解并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以及语言发展的主要阶段和规律。例如,你从先秦诸子百家开始,经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直到明清小说,一路梳理下来。对语言部分,要注重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这对理解古籍至关重要。我建议使用教材配合阅读原著,这样既能感受文字之美,又能深化理解。
"文学评论写作"更注重实践应用。你需学会如何分析文本,提炼主题,提出观点,并用有力的论据支持观点。这需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我通常会选几部经典作品,深度阅读后尝试撰写评论,不断磨炼自有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了解一些基本的批评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丰富评论视角。好的评论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能引者看到新的解读角度。
在复习过程中,我也强调笔记的重要性。整理出自有的知识点笔记,帮助你在大量信息中找到重点,定期回顾也能加深记忆。找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讨论,不同的见解和思路会你有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