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进入十一月,我开始了第二轮复习,主要集中在解决历年试题。我使用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来练习,完成了选择题部分。虽然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解答主观题,但我会思考并记录答题思路,因为我认识到实际写作与构思是不同的体验。期间,我还购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和《形势与政策》。前者对我而言效果有限,而后者我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肖秀荣教授在他的公众号上会发布最新的时事内容,直至十二月,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考试题目。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大家不应过度依赖所谓的大胆预测,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接近考试时,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在背诵肖四(至少在我所见的情况下,图书馆外每晚都有成群结队的同学站立着背诵,景象十分壮观)。诚然,肖四对于主观题的解答提供了素材,背诵它确实很有帮助。然而,我们不应以押题的心态去背诵,误以为只靠肖四就能万事大吉。
考研数学方面:
12月份,做了张宇最后八套卷,做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我做的时候总是会因为粗心错一些题目,结果考研的时候也栽了个跟头…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种细心的能力。另外,我还做了合工大超越五套卷,题目质量很好很好,也推荐给大家。最后的冲刺阶段,主要是巩固知识,做多少题目并不重要,放平心态,查漏补缺。因为做题是检测你对知识点理解掌握情况,你是否达到了能灵活运用的程度。而在考场上有限紧张的时间里,你必须对相关理论知识点及其应用非常熟悉你才能快速应答,否则想一个知识点都要花上10分钟,那面对着这么多题每一道题还是多个知识点综合应用,你肯定答不完了,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大家在复习完理论知识后一定要不断做题,反复总结题点,整理归纳,才能提高做题的质量和效率。
考研英语方面:
张剑黄皮书阅读理解(早期基础篇,后期加强篇,但其实这个要比真题难,权当练手吧不必较真)单词书用的乱序(因为太厚太重被楼主分解成若干份,方便了不少),早期的话背背单词,看看文章就够了。中期的话,就做真题吧。还是用的张剑的,两者各有千秋吧。真题一般是反复刷的,所以建议买试卷版,把试卷复印个好几份比较方便。后期的时候,打算做模拟卷,买了几种随便做了几套感觉不好就扔了,所以真心建议反复刷真题就好了。就算答案都记得了,你就反复看文章吧,看多了对作文也有帮助。早期那些就是单纯让你进入一个做题的状态,保持住就好了。作文的话,楼主在一个月的时候开始练作文,但是楼主作文一直比较渣,发现练作文又很浪费时间,就放弃掉了。客观题才是王道啊其他完形(没做训练)、翻译(翻译可以在反复做真题的时候练,做完后分析试卷时全文翻译一遍就差不多了)、新题型(做了一些练习,后来因为政治放弃掉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部分,主要涵盖了机构学、动力学等内容。机构学的学习,关键在于理解各种基本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以及如何凭这些机构实现特定的运动规律。动力学则需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并能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如振动分析、动态设计等。这部分理论性强,需大量的实践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机械设计”部分,包括了材料选、强度计算、零部件设计等多个方面。理解并熟练运用材料性能表进行选材,是基础;强度计算,则要求对静力学、材料力学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评估结构在各种载荷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零部件设计则涉及到许多工程实践经验,例如轴承的选、齿轮的设计等,这部分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工程思维。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复杂的知识点系统化,这样提高记忆效率。多做习题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教材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能帮助你检验自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操作也是很重要的,条件允许,尝试参与一些实际的设计项目,这会大大提高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理论性强的部分,我建议用图表和实例来辅助理解,比如绘制机构的工作图,模拟其运动过程,或者构建物理模型来直观展示动力学现象。对设计部分,理解设计规范和标准,参考实际案例,会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讨论,碰撞出不同的思考角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好的心态,坚持到底,也是考研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