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完成初次阅读后,我立即投身于真题的研究,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严格控制时间,通常能在两小时内完成所有选择题。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一些知识点仍然模糊,于是重新审视了大纲解析,并再次做了1000题。此时已进入11月中旬,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核心知识点摘要开始全力背诵。得益于之前的两次基础学习,背诵变得较为容易,不必苛求句句牢记,稍有印象便已足够。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我的政治复习主要围绕着记忆和练习展开。在这期间,我完成了8套卷和10套卷,特别推荐肖秀荣的8套卷。关于政治学习的经验:选择题部分我依赖于肖秀荣的1000题,而大题则在后期背诵最后四套和徐涛的小黄书。政治冲刺阶段会涌现各种预测题,但我觉得专心掌握手中的资料就足够了,过多只会让人感到压力山大,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教训,相信我。
考研数学方面:
我采用的方法相当直观,可以概括为四字原则:海量刷题。在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我按照既定计划研读选定的大部头教材。到了真题和模拟题阶段,我几乎尝试了所有市面上能找到的试题集,包括张宇的二十周年真题合辑、最后八套卷,以及李永乐的经典400题(尽管已多年未更新)。我在两个月内坚持每天一套题并进行深度剖析,总计完成了60套题目。有一点经验值得分享:过度刷题而忽视基础可能导致选择题错误频发,所以我建议大家务必深入理解教科书中的定理。
考研英语方面:
特定的学习资料包括张剑系列的黄皮书,如张剑的150篇阅读理解、最后五套模拟卷,还有老蒋的80篇、作文教程、模拟试卷。此外,朱伟的“恋恋有词”和各类作文口袋书也很有帮助。开始时,优先记忆高频率词汇,等这些掌握牢固后,再通过研读历年真题来熟悉并掌握其中的所有陌生词汇,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个人的英语基础不错,因此学习英语对我来说如同日常习惯。所以我推荐你也让背单词变成你的日常习惯!这其实并不复杂,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导师还提供了一份专为考研翻译准备的单词清单,这些单词可能不全在高频词汇中,因为现在的翻译题目往往考察词义的深层理解,这个列表会非常实用,务必确保每个单词都了然于心。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主要研究的是固体的结构、性质以及其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和掌握晶体结构是最基础的部分。包括晶格类型、布拉伐格子、晶胞参数等知识,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理解这些概念,需凭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去深化记忆。
能带理论是固体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理解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就必须深入理解能带结构和费米面的概念。理解电子在晶格中的行为,如波函数、散射过程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部分的学习,建议配合数学工具,例如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以便更深入地理解。
固体的热学、光学性质也非常重要。比如,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力学性质,以及光吸收、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都需结合固体的微观结构进行解释。这部分的学习,需具备一定的物理实验基础知识,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现象联系起来。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这有助于构建知识框架。多做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对复杂的概念,尝试用自有的语言去解释,这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参加讨论组或找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答疑解惑,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