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7月至10月,我专注于解答选择题的训练。进入11月,我开始关注形势与政策,主要阅读肖秀荣老师的时政小册,并跟进最近的时事政治,而大纲中的第五部分则无需特别研读。对于真题的选择题部分,我挑选了过去十年的题目进行练习,如果时间紧迫,则集中精力做过去五年的题。到了12月,我转为背诵大题并参与模拟卷的演练,市面上可购买到的模拟卷我都尽可能地去做。在学习毛概和史纲时,我推荐结合来看,可以先理解史纲后再深入研究毛概,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毛概的历史脉络。
考研数学方面:
近年来,考研数学的趋势偏向于减弱对技巧的要求,转而加强计算能力的考察。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应提升计算效率和准确性。每日至少投入3小时进行习题训练,并且要妥善整理错题集,以便随时回顾。首先,我们需要精讲知识点,重点加强对积分、极限等关键概念的理解,分阶段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全书或类似的阶段练习题,如1000题等资源来辅助学习。同时,历年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最后阶段要留出最近10年的题目,用于完整的时间限制模拟测试,最好是安排在上午,限定3小时完成。建议每次都能提前20分钟结束,以确保在实际考试中游刃有余。完成真题后,需要多次复习,确保全面掌握各类题型。强化阶段不宜拖延至9月中旬以后,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一开学就开始全力冲刺数学复习。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阅读理解部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复习,注重其严密的逻辑性。每一则真题阅读我都逐一攻克,并将遇到的生词记录下来。解题时,我会在原文中标注思考路径,之后对照答案,及时修正错误的理解,并且务必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对于写作,我不提倡盲目背诵或使用现成的模板。我推荐在准备后期,结合多种参考资料,构建个人专属的模板,针对不同的话题和文体分别整理,只需填充关键主题词,既高效又省时。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五大领域。这五个部分各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但力学和电磁学往往占据了考试的大半壁江山。我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在这两个部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上。力学中的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电磁学中的静电场、稳恒电流、电磁感应等内容,需做到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对热学,理解分子运动论和统计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熵、内能等,是关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应用也需反复练习。光学方面,波动光学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以及粒子光学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是考试常考点。虽然量子力学的内容相对复杂,但是波函数、薛定谔方程、氢原子模型等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是必须攻克的难关。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公式层面,要尝试去理解背后的物理图像和原理。例如,理解力的作用效果,非单纯背诵F=ma;理解电场线的意义,不只是记忆电场强度的定义。做大量的习题是加深理解的有效方式,凭解题,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找出知识盲点。
我还会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回顾前一天学过的内容,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这样知识更加巩固。我还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学术论坛、在线课程,寻找不同角度的解释,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