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我是在下半年出了风中劲草才开始的。选择题我买了1000题但没做,而是用风中劲草的知识点熟悉考点,然后做配套的习题,最后在临考前一段时间再把题浏览一遍巩固。主观题我则是最后一段时间背了肖四其他都没管。而英语,我在一年前的期末至寒假,背了一本英语单词书,不过后来忘了很多。然后到了大三下开始坚持每天定量阅读理解和单词,不过很遗憾由于复习精力有限最后都没有坚持下来,主要还是大四上学期定时做考研真题记单词和熟悉答题感来培养的应试能力,而且这样还能大概能估到英语分数。数学我由于基础还不错,虽然最后成绩马马虎虎,但复习时能迅速找到关键考点和题型。如果大家基础不好也别担心,我当初通过大三下+暑假+大四上前半月,做了一遍全书和配套习题,就感觉基本把考点都容纳了,买了660但是没做。我认为大家只要认真刷一遍这套资料吸收好,那基础也应该不错了,不过要是考今年这么难那还是要靠一些思维能力,这个因人而异尽力就好。最后在考研前一段时间又看了遍做过的全书上的知识点和题,归纳总结,差不多了后就开始定时做真题直到开始考试,期间还做过模拟卷,不过有点难,做了几套就放弃了。
考研数学方面:
起初,我研读教科书,反复阅读了两次,并挑选了一些课后习题来做。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习题的风格与考研试题有所不同,因此不宜过度沉浸其中。接着,我开始研读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天真地计划在通读一遍后转向复习全书。然而,在看到大约第七章的时候,我意识到难度颇高,继续下去可能会耽误时间。于是,我果断转而直接攻读复习全书,这个决策非常明智,因为复习全书比18讲详尽得多。另外,张宇的书中将数学三和数学一的内容混合,导致整体显得较为困难。由于我已购买了线性代数的讲义,我就从复习全书中抽出线性代数的部分并丢弃,这让书变得轻薄了不少:D 去年的数学是多年来最难的一次,而今年则是最简单的一年,我恰好都遇上了...总的来说,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对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多做一些难题,对于调整考试心态十分有益。7月份,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全书,并结合分级练习,这算作我的第一轮复习,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9月份,我每天做660题中的高数10道选择题、10道填空题、10道代数选择题以及10道代数题,随后纠正错误,这可以算作第二轮复习。之后,我每周会做2-4套试卷,同时搭配张宇的一千题。随着张宇的8套题、4套题和李永乐的8套题陆续发布,时间便来到了考试之际。这样的学习效果还算理想,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英语很烂的那种。不管你四六级怎么样,就算你四级没过也不要灰心,哪怕你六级超过500也不要掉以轻心。我当时使用的参考书有:张剑的黄皮书真题,黄皮书阅读150篇。其实就张剑的黄皮书真题和150篇就够啦,黄皮书珍藏版只有05年之后的题目,建议把那本05之前的真题也做一做,150篇只做基础篇就够啦,提高的有点太难。同时记忆历年真题出现的陌生单词。单词千万别贪多,最终还是看你记牢多少单词。我最开始就是边记单词边做150篇,暑假中150篇做完啦,那时候我还不想做真题,结果还是做了2套熟悉题型。开学九月份我就开始做真题,只做阅读和新题型。阅读的每一个句子我都会试着翻译,不会的我就去问老师,老师还会把整篇文章都给我讲明白。新题型先自己做,再看答案分析,最后还得搞清楚文章的逻辑关系,可以在大脑里回忆几遍。真题第二遍时,我就做阅读翻译。写作我是在11月才开始复习的,特别提醒,千万别用整篇的那种模版,考前我怕作文不会写,我背一篇110多字的模版,所以考研我大作文20+分钟就完事,估计大作文没上十分。尽管考研英语提前半个小时完事,正确率还是不行。但是对于作文不太在行的,总结一个自己的模版是有必要的。在考试的前二十多天,我把真题做了第三遍,这次是都做包括完形,这次阅读A,B看到基本上都知道答案,其实是在回忆前二次做题思路,重点分析前二次都做错的题。经过这三轮,英语比较差的过线应该也没问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五大领域,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背景。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是基础,掌握质点、刚体的动力学问题解决方法至关重要。热学中,分子动理论和统计力学的理解需扎实的数学基础。电磁学则涉及到电场、磁场、电磁波等内容,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光学主要研究光的行为和性质,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要深入理解。量子力学虽然抽象,但量子态、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等基本概念必须清晰。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对每个物理定律和公式,我都会尝试从物理直观上理解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例如,理解动能定理背后的能量守恒原理,比单纯公式更有利于解题。我会结合实例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比如凭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来模拟物理过程。
做题是检验理解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建议大家多做历年的试题和模拟题,尤其是那些反复出现的经典题目,它们往往反映了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在做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答案,更要重视解题思路,理解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强调了自我反思和总结。每次复习完一个章节或者解决一个问题后,我都习惯性地回顾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哪些地方还有疑惑,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这个过程既巩固了知识,也帮助我发现自有的弱点。
至于教材选,我个人推荐用经典教材如费恩曼的《物理学讲义》,它的语言生动,深入浅出,非常适合自学。配合使用一些辅导书和在线资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