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主观题方面,需要背诵的一般分两类,一是书上的知识点,通过前期复习应该已经知道了哪些是主观题的重点;二是一些名师的考前模拟试卷,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和肖秀荣的《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10、11月时,很多考研机构就出了模拟试卷,一般叫8套卷、10套卷之类,这些试卷的选择题可以做,主观题其实没必要做,因为有不少都是前几年的旧题陈陈相因。我说的那两本书都在12月中旬出版,不要以为它出版得太晚、最后时间来不及就不买了,越是后期出版的书越能体现当年的时事政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基础复习。如果有的同学有余力,能把这些模拟题先自己做一遍再背,效果会更好。我就做了一小部分,后来时间紧就没再做,直接背了。有消息说肖秀荣的比任汝芬的押题更准,因为任汝芬的试卷出版稍微早点,考研命题组也看到了,就会有意避开那上面的题;而肖秀荣的试卷出版在命题结束后,和真题相合的可能性大些。前几年的模拟卷我没考察过,不过从2014年看来,确实是肖秀荣的4套卷押题概率大。这个消息供参考。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是个持久的过程,最好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每天大约投入20分钟来记忆单词,我那时使用的是《恋恋有词》,其实选哪本书差别不大,关键是要持之以恒,特别是要关注常见词汇的不常用含义。中午我会做一篇阅读理解(仅限真题),切勿贪多,精读一篇,确保每个单词、复杂语法和长难句都能理解透彻,同时试着总结题目中的解题技巧,真题至少要做三次。到了10月份以后,我开始收集写作素材,这对提高我的作文水平帮助很大。对于完形填空,我没有特殊的诀窍,主要依赖日常积累、语感以及理解和连接上下文的能力。多做几篇后,你会逐渐找到感觉,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轻易放弃这宝贵的10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科的基础,它涵盖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在复习这门课时,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理解就是要深入解读各种政治概念和理论,比如民主、权力、国家等,并能将其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应用则要求能够分析和评价现实世界的政治现象。我通常会凭阅读经典文献,如韦伯的《社会经济史》或达尔的《现代民主理论》,来深化理解,并结合新闻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政治学综合知识更偏重于广度非深度,需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点。这包括国际关系理论、比较政治、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复习时,我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确保每个领域都有所涉及。我会定期做模拟试题,以此检查我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程度。对难以记忆的内容,我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同样重要。我会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或Edx上的课程,进行自我提升。我也会参加学习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解决个人学习中的困惑。定期的自我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我发现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至于政治理论的实际应用,我经常关注国内外的政治动态,尝试从学术角度去解读这些事件,这既锻炼了我的批判性思维,也我对理论有了更鲜活的认识。我也积极参加校内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这不仅拓宽了视野,也提高了我论述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