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光电子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学习宜早不宜迟,但也别拖延到太晚。我当初因为起步太晚,没能熟练掌握选择题策略,结果政治分数不尽人意,只是刚刚过了分数线。理想的启动时间是暑期,这时可以开始做肖秀荣的一千题,通过反复操练,最好能多刷几次,以熟悉基本概念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到了后期,你需要专注于记忆大题并梳理答题模式,徐涛的小黄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教你如何答题,而不只是提供20道题目。此外,肖四是必背的,如果有更多时间,肖八也值得投入。其他的预测卷则不必浪费时间,你会发现,肖秀荣在政治领域的权威无可匹敌,他的资料足以信赖。选择题是关键,因为最后大部分人的大题得分相差无几,字迹潦草会吃大亏(我深有体会,正在努力改善书写)。所以,你的分数差异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我们要奠定基础,采用常见的大学教科书,每学习完一章就完成相应练习题,不必全部都做,只需精选一些重点题目,并确保详细记录数学笔记。这个初期阶段至关重要,因为通过解决课后问题,我们可以初步掌握知识要点和解题策略。我个人数学底子薄弱,对数学的基本理念理解不深,因此我选择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它的内容较为基础,有助于巩固根基。相比之下,很多同学则选用张宇的高数十八讲,这本书深入且全面,包含了许多经典难题,更适合于准备“数学一”的学生。记好笔记是关键,许多模式和技巧需要熟记于心。数学需要每日持续学习,不能间断,直至考试前一天,否则会失去手感。对于那些数学功底扎实的同学,可以利用高数十八讲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考研英语方面:
掌握坚实的英语基础确实裨益匪浅。对于英语学习,我推荐在3月至4月间启动词汇积累,要深入记忆,切勿浅尝辄止,至少重复三次,才能让那大约5500个单词在脑海中留下痕迹。务必珍惜真题资源!它们珍贵而有限,我曾因过早消耗而导致后期效果平平,因为已记住了答案。持续不断地复习词汇至关重要,不可间断!自2005年以来,英语真题的形式趋于稳定,因此过去14年的真题尤为关键,预留5套左右用于最后阶段的整体模拟,前期可按题型练习,也可适时完整做一套以熟悉流程。关键是理解题目而非仅仅完成,通过深入研究获取解题策略和经验才是目标。7月或8月开始接触真题为宜,规划好进度,做过的题要彻底消化,精读每一道题,理解选择的理由以及排除的原因,牢记并熟练掌握反复出现的词汇。长难句需独立解析,只浏览译文并无实质帮助。至于写作部分,小作文相对简单,大作文则较复杂。小作文从11月开始,了解可能考查的类型和基本构架,内容填充即可。大作文要求更高,需要闪光的高级词汇和清晰的逻辑,光看几篇范例远远不够,建议从11月底起每周撰写一篇真题作文,参照范文改进,并考虑购买作文书籍借鉴精彩表达。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亲自动笔,只看或背诵是不足以提升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量子力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是我考研的主要科目之一。这个领域充满了深奥的概念和复杂的数学公式,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你会发现它其实并不难以理解。
基础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量子力学的核心理念如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超定常态等,需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概念不仅要在理论层面上理解,还要尝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真正领悟其精髓。
掌握基本方程和解题技巧。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石,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它是必备技能。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相互转换,以及态矢量、算符和本征值等问题的处理,都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建议使用费曼图或者路径积分等直观工具帮助理解。
再者,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量子力学的实验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并能解释实验结果对理解理论知识有很大帮助。例如,双缝干涉实验、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等经典实验,不仅要了解其设计原理,还要能分析其背后的物理意义。
阅读原著和研究前沿。量子力学的发展迅速,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阅读海森堡、薛定谔等大师的经典著作,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学习量子力学,耐心和毅力必不可少。它可能一开始会你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挫败感,但只要你坚持下去,逐步拆解每一个难题,你就会发现自有的进步。每一次的挫折都是向理解深层次知识迈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