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如果要记忆,我会极力推荐《风中劲草》一书,它被众多学子视为宝典。初看可能觉得没什么特别,但对那些已做过多套试题的人来说,他们会明白书中每个关键点几乎都能对应到考题的答案,因为它已经将重要信息精炼出来。相比起其他资料,比如肖爷爷的书籍,它显得更为高效。仔细研读你会发现,许多知识点下的细分点往往就是多项选择题的考点,可惜能察觉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因此,构建思维框架至关重要,做完题目后回顾《风中劲草》的相关章节,你会惊叹其精妙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保持语感,我个人的做法是每天做两篇阅读(随便买一本资料就行,不建议太早做真题),把每句话、每个单词的意思都搞懂。题目对错本身不用太纠结,因为任何其他资料的出题思路都和真题有很大区别。无论你单词背的多么熟,依然要继续背单词,不能停!把阅读真题做三遍,做到没有一个词不认识,没有一个句子不懂,能通读全文,分析错误选项,每一个选项都知道出题点是什么,分析逻辑。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考试科目涵盖了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领域。对这些内容,理解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和解决。例如,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不仅要知道其理论表述,还要能结合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解读。
教育史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更需理解各个时期教育的发展背景、变革原因以及影响。比如,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理解,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来深入思考。
再者,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不可忽视。掌握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能独立设计一个简单的教育研究项目是非常必要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很重要,能分析并评价学术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结论。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有效的复习应该包括系统阅读教材、做笔记、刷题和讨论四个环节。系统阅读是建立知识框架的基础,做笔记则是强化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薄弱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碰撞出新的理解和想法,也能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我强烈推荐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每学习一段时间后,都要花时间回顾所学,把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方法被称为“间隔重复”,被证实非常有助于长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