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选择题我用的是肖1000,只做过一遍…建议大家有时间还是多过几遍,尤其是错题知识点,要标记然后反复背诵。然后就等最后的肖八、肖四、蒋五出来,选择题直接连题干答案一起背,大题分一分层次,找一下中心句,往死里背就对啦!!12月市面上各种押题买来做,选择题回归知识点,主观题要背要背要背。注意的是:不要贪多,拿到资料认真对待,要背的扎实一些,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老师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自己要归纳总结。注意答题技巧,比如得分点的罗列。每天3h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我个人在数学方面的根基较弱,缺乏坚实的数学概念理解,学习过程中感到相当困难。我选择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因为它的内容较为基础,我认为巩固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然而,我的许多同学都倾向于使用张宇的高数十八讲,这本书涵盖广泛,深度适中,包含了诸多复杂的经典题目,更适合那些已经有较好数学基础的同学。认真做笔记是必要的,而且他还提倡背诵笔记,因为有些解题策略需要牢记于心。每天都必须专心致志地学习数学,不能间断,直至考试前一天,否则就会失去连续性的手感。对于那些原本就擅长数学的同学来说,利用高数十八讲来复习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总之,李永乐的书籍适合稳固基础(适用于数学一般的学生),而张宇的高数十八讲则用于追求更高的分数和深入提高(适合已有扎实数学功底的学生)。
考研英语方面:
关键在于词汇和真题,如果条件允许,模拟题也可适当涉及。(1)对于词汇,我起初的基础非常薄弱,很多单词都不认识。初次记忆时确实感到吃力,因此前两次复习时,我会边写边记,一次英语一次汉语,强调刻意记忆。接着,每天我学习两个单元的新词,并重温前一天的两个单元,直到考试。每当遇到记不住的单词,我会在页面下方标注,10月份时着重回顾这些模糊的词汇。(2)真题的操练至关重要,需要反复研磨直至熟练掌握。尤其关注阅读部分。我的步骤是,先完成题目,然后在笔记本上翻译全文,对比答案纠正错误,再逐段默写并改正,最后深入理解答案解析,找出解题规律。这种方法虽然耗时,却能同步提升翻译、写作、语感及复杂句子理解等能力,无需额外练习其它题型。若你缺乏耐心或基础较好,可选择多次少量地刷真题。在时间安排上,6月前完成黄皮书的第一轮,接着做96年到07年的旧题,之后重做近几年的试卷,预留两套在考前最后一周使用。我倾向于在两小时内完成一套真题,然后再细致检查每个题目。务必控制好时间。(3)至于作文,从10月起开始背诵精选范文,每日大、小作文各一篇,不断重复,到了12月可以尝试动手写几篇以检验效果和速度。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完全依赖模板,要有自己的创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学基础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它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子领域。对自然地理的理解,需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如气候、地貌、水文、生物等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知识扎实,能帮助理解地表现象的发生机制。
人文地理则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例如人口分布、城市化过程、文化差异等。对这部分,理解和分析案例是非常重要的,要多看一些相关文献,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如何影响社会发展。
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它是连接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工具。你需熟悉GIS的基本概念,如空间数据结构、空间分析、数据库管理等,凭实际操作来提升技能。尝试使用ArcGIS等软件进行练习,理解其工作流程和应用范围。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知识框架。先从大的方向入手,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GIS三大部分,逐步细化到每个子主题。这样帮助你系统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知识点。
阅读并理解经典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这些书籍会提供全面的基础知识。定期做笔记,整理出核心观点和重要概念,这对复习阶段非常有帮助。
实践操作也是提升理解和记忆的有效方式。无论是模拟实验还是实际项目,都能你更好地掌握GIS的应用。参与学术讨论或研究小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持续关注地理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凭阅读期刊论文,你了解到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这对深入学习和考试都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