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最初尝试看了些视频教程,觉得帮助有限。学习政治需要理解和记忆并重,而且听完课后务必去阅读教材。风中劲草这本书深受好评,如果你无法消化大纲内容,它是很好的替代选择。虽然它的内容足以应对考试,但它出版时间较晚,过度依赖可能会使你的复习时间变得紧迫。该书的结构分明(由于大纲过于庞大,难以梳理出标题的层次),书中会对关键知识点进行不同级别的标注,并指出历年试题类型和年份,信息量非常丰富。进入复习后期,你需要多次翻阅以避免忘记那些不太常出现的考点。到了冲刺阶段,我购买了肖四和肖八(肖秀荣老师的资料相当权威,2017年的主观题在他的四套卷中几乎都能找到;蒋中挺的题目也十分有价值,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最好提前阅读书籍并做好笔记。如果时间管理不当,记得在最后阶段把上述各位名师的题目背熟。)
考研数学方面:
初期阶段被视为根基阶段,它的核心任务是为后续的学习建立牢固的基石,而我事后证实这一策略是有效的。教师的专业素质极高,对我的后续复习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我以《数学大纲解析》为主线,研读了三本权威教材。针对每本书,我都制作了详细的笔记,并悉心完成了教师布置的所有练习题。记笔记旨在深化对关键概念、定理和公式认知及整理知识框架。解题则能检测我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深度并巩固这些基础知识。同时,我深入研读了《数学大纲解析》,从中明晰了考研数学的考核范围、各部分知识要求的掌握程度以及不同考点的命题模式。
考研英语方面:
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在英语学习上,对这门课程的准备也最为充分。我认为,掌握词汇和广泛阅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考研所需的词汇量相当大,因此词汇的记忆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记得当时购买了一本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词汇书籍,它的彩色印刷和插图使得学习过程不会过于枯燥,每天坚持学习两单元,反复翻阅收获颇丰。阅读方面,我首先选择了黄皮书的基础篇《考研英语阅读150篇》,开始时不必求快,持之以恒地每天练习,待建立起一定的基础后,再深入研读历年真题,并逐一翻译,反复分析,目标是不仅理解每个问题和选项背后的原因,还要能指出其他三个错误选项的问题所在,同时洞察考研阅读题目设计的共性。至于作文,我的建议是务必建立自己的写作模版,避免使用现成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它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学科,涵盖了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多个领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至关重要。你需全面理解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岩石类型与分布,以及地貌形成的过程和机制。气候变化的历史和影响,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土壤的形成和分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自然地理学的一大关键。例如,你尝试将学到的地质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地貌分析中,理解气候系统如何影响特定地区的植被分布,或者探讨水文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帮助你在答题时有更丰富的实例支持。
再者,关注科研前沿也是提升学习深度的有效方式。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争议点,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概念。比如,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海洋酸化的问题,或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至于复习策略,我认为定期的复习和整理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你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各个主题关联起来,这样能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做题练习也不可忽视,凭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强化。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好的生活习惯。考研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保持身心健康,合理安排时间,持续高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