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这一科的相关资料特别多,大家不必面面俱到,把两三套资料吃透足以,市场上目前肖秀荣的政治一套比较靠谱;另外我还用了风中劲草,知识点列的很清楚但比较简单;大纲还是要看的,不能偷懒一句句过,过完一章做一章题。12月份的时候政治会有各种押题卷,那个东西要背没的说,但千万不要有依赖心理,我当时只背了肖秀荣最后4套。关键的不是你背了上去默写,而是你背了很多东西即使不是原题你也能有的写,而且即便是肖秀荣的也不是标准答案,如果你学得通透,绝对比傻傻默写的人分数高。归根到底,政治只要你踏踏实实看知识点,认认真真练选择题,最后小一个月精挑细选地背背,绝对不会拖你后腿。
考研数学方面:
一直对数学感兴趣,数学成绩也一直挺好,本科学的金融,数学上数学分析啥的,整个大学过去,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所有数学都是满绩点。数学这块我用的参考书是李永乐的三套装:复习全书分阶训练、660题、真题。每天三个半小时复习时间按部就班的来,等到各种套卷出来可以选择的做。我当时除了这三套装,还做了张宇最后八套卷,最后四套卷,然后就差不多考试了。针对数学错题,我建议做题做倦了的时候拿出来看,类似题不会做时候拿出来看。然后就是做660题,这本资料主要用来练选择和填空,题目也比较难。考查的内容很深很细,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做。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感觉还挺自信的,感觉基础还不错。开始的时候背考研单词,这个每天也花了两个小时,然后就是做做张剑的阅读理解。这样一直到了十一月,这时候才开始做张剑的历年真题,单词还是每天照往常一样反复的背。每天早上一到图书馆,把单词书拿出来一看就是两个小时,看完单词都将近10点了,直接影响了上午数学的时间,窃以为只要把单词搞定了阅读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每天花这个时间还是值得的,早上背英语单词最多只能花一个小时,最迟最迟不能超过九点。背单词占用了一个钟的正式时间外只能利用其他零散的时间了,这并不是说单词不重要了,而是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而且单词是要一直坚持背的,记得滚瓜烂熟,还要懂它的用法,一个单词派生出的各种形式都要会。个人感觉早上刚开始这一个小时内状态不是很好,还没完全进入学习状态的,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背背单词背背作文比较好。到了十一月后才开始专攻历年真题,后来才发现晚了,因为英语真题是要反复多做的,把其中的规律找出来,培养那种正确的解题思维。真题再做感觉做得还比较理想的,4篇阅读理解基本上都在30分以上的,做完后每一篇的每个句子、每道题都认真的分析理解过,还把它翻译出来,所以真题这样一遍下来花的时间也不少。到了十二月就开始背张剑的热点作文50篇,后来又看了作文,但是很少动手写,这样就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写的真的太少了,作文水平也没多大提高,没有亲自动手练真的很难有质的提高,直接导致考场上慢吞吞一点一点的挤,真的很后悔当初偷懒没有坚持每天练一篇,作文这东西真的是讲究熟能生巧。到了最后也没多少天做模拟题了,总的来说还是模拟真枪实战太少了,没有找好实战那种感觉。平时不流汗,战时多流血!考研多不得半点侥幸心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技术经济及管理综合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和技术分析的学科,它要求既要理解并运用经济理论,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备考时,需全面深入地掌握这三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在经济学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核心。微观经济学要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等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则需把握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关键知识点。对这些内容,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并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解。
管理学部分,重点关注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组织行为等方面。这部分更注重实际应用,结合案例进行学习,理解各种管理模式和决策工具。阅读一些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也能帮助深化理解。
至于技术分析,这是这门科目的一大特色。你需了解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估和选技术项目。这里,理工科的基础会有所帮助,但没有,也不必担心,凭阅读相关教材和研究论文来弥补。
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强调的是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实问题,或者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不仅能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提高答题的灵活性。定期做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