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复习材料主要包括肖老师的全系列书籍以及《风中劲草》。复习节奏建议初期轻松,后期紧凑,特别是十二月时需投入大量时间。尽管我提早开始了政治学习,但成绩并未达到期望,所以我分享一下我的复习策略。分为三个阶段:
首阶段,逐章阅读《精讲精练》,配套完成1000题。这个过程要求仔细且耐心,确保完全理解和掌握。做题时避免直接在书上标记答案,用空白纸记录,即使错误频繁也不必焦虑,关键在于深入理解错误原因。再次回顾《精讲精练》,关注之前标注的部分,并重复做1000题,特别注意对错题的反思。同时,为《风中劲草》构建思维导图,边读边概括,该书非常适合记忆。此外,应完成《讲真题》中的历年试题。
第二阶段,强化背诵阶段。我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理想,导致最终得分不高,所以建议采用多样化的背诵方式。
最后一阶段,临近考试时,务必购买并完成肖八和肖四,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都必须全面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方面,我在暑假期间仔细研读了李永乐全书两遍,大约解决了书中四分之三的题目,能够独立且准确地解答。于是,九月份我的重心放在了那些初次复习时感到困难或易出错的剩余20%题目上。接着,在十月至十一月,我专注于历年真题的演练,完成了十年的试题,每周大概做一至两套,有时只做一套,因为那时课程和政治学习也占据了时间。暑假期间务必给予数学和专业课足够的重视,以免开学后感到压力过大。每次做完试卷,我会根据答案给自己评分,并针对错误的部分追溯相关知识点,通过全书的练习来巩固。初期犯错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忧,关键是要确保同一知识点的错误不再重复出现。到了十二月直至考试,我对基础知识已有牢固掌握,这个阶段主要是复习和弥补之前的遗漏,将之前做错的题目重新梳理并解决。
考研英语方面:
何凯文的长难句分析书籍分为两大部分,初期讲解语法知识,后续则是长难句实战演练。在书中记录学习心得,一旦掌握了一种句式,便可在后面的复杂句子中尝试拆分练习。对付长难句,这本何凯文的书已经绰绰有余。我挑选的词汇书是无序版本,而真题集则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我在21天内完成了全部单词的记忆,这让不少人感到惊讶。我借鉴了“21天征服GRE单词”策略,制定了个人化的单词学习计划表,细致规划了每个阶段的词汇记忆任务。这种方法强调“量大+速快”,事实证明相当有效。到了后期,我在阅读真题的过程中结合记忆,成效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植物生理学主要探讨的是植物的生命活动,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发育等过程。其中,光合作用是理解植物能量来源的核心,需深入理解光合色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光合效率的各种因素。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养分吸收也是重要考点,要明白这些过程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变化。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也需重点关注,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物化学则是从分子层面解析生命现象。在植物中,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和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是学习的重点。特别地,酶的催化机理及其在代谢途径中的作用,如光合磷酸化、TCA循环等,都需深刻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尤其是环境应答基因的表达调控,对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有深远意义。
学习这两门科目,我采用了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我会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记忆关键概念和原理。课后,我会凭阅读教科书和相关文献来深化理解,做适量习题巩固知识。实验室是我实践理论的好地方,凭亲手进行实验,我能更直观地看到生物过程的发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我还积极参与讨论小组,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帮助我发现自有的盲点,也能从他人的角度获得新的见解。我还会定期回顾和整理所学,形成知识网络,以便于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