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这个科目,资料繁多,无需一一涉猎,深入理解两到三套资料就足够了。目前市面上,肖秀荣的政治教材是比较推荐的;我个人还使用了风中劲草,它的知识点罗列清晰,不过内容相对简洁。大纲是必须要看的,需要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每学习完一个部分就做对应的部分练习题。到了12月,会出现很多政治预测卷,这些必须背诵,但切勿过分依赖。我当初只背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重要的是,你不仅要能背出来,还要能做到即使题目变化,你也有话可写。即使是肖秀荣的题目,也并非唯一标准。如果你真正掌握了知识,你的分数肯定超过只会死记硬背的人。总的来说,对于政治,只要你专心致志地掌握基础知识,认真操练选择题,最后再精心挑选一些内容来背诵,绝对不会成为你考试的短板。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三月至四月末,我集中精力研读高数教材,其中课后习题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彻底理解和完成例题及课后习题,才能确保扎实的高数基础。我当时忽视了这一点,在后期实践真题时遭遇了不少困难。我选用的是李永乐全书中的高数章节,而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则未看教材。起初,概率论对我来说有些挑战(由于大二时未曾专心学习),但一旦深入进去,发现其实最为简单。这些资料我重复研究了三次,还额外完成了一本随书附带的练习册(若时间紧张,这一步可省略)。进入十月中旬,直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历年真题,大约完成了二十年的试题,每日一练,严格控制时间以提升解题速度。遇到难题或不确定的答案要做标记,然后对照答案评分,接着回顾相关知识点,整个过程至少重复一次。留出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前短暂练习。十二月后,重温基础知识的笔记是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模拟题,我选择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难度较高。我还购买了660题,专门针对选择题和填空题,但由于难度较大且时间紧迫,只做了一部分,推荐十一月前有充裕时间的同学去做,这对提高选择填空题的解答能力很有帮助。再次强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切勿急于求成地做真题,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需全面掌握,无论看似多么不重要,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的体验。
考研英语方面:
我只说下作文吧,阅读大家都已经说烂了,我不再赘述了。作文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先说教材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里面有每年的英语真题范文,小作文主要是靠背诵范文,积累素材和培养语感,然后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这也是内化的过程,最后时期根据真题练习写作。大作文主要是总结自己的模板,就是描述图表的句子和词汇。根据模板来写真题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分析化学的核心在于定量分析。它涉及到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多种方法,这些都需熟练掌握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计算规则。在复习时,要反复练习各种滴定实验的设计和结果计算,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解析能力。
光谱分析也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的应用广泛,能帮助识别化合物的结构。理解和应用这些光谱知识,需具备扎实的量子化学基础,并凭大量的案例分析来提升自有的解读能力。
再者,电化学分析不容忽视。电解、极化曲线、电导率测量等概念和实验技巧,是理解电池工作原理、腐蚀机制以及电化学合成的关键。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理论理解,还需结合实验设备的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统计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也是考试的重点。如何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案,如何正确处理和解释实验数据,这些都是需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这里,统计学的知识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掌握基本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对提高分析化学的成绩至关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方式。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际,只有凭实验操作,真正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如模拟试题或真题训练,帮助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向老师和同学教,也能深化理解,拓宽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