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环境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可以这样说,我投入最多的时间是在政治学习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科目,我简直一无所知,深恐无法达到全国统一分数线的要求。我的复习材料琳琅满目,包括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8套卷、4套卷,还有形势与政策、徐涛的小黄书、风中劲草以及蒋的5套卷。这些无疑占据了我每天大量的时间。然而,实际考试时,我发现死记硬背这么多内容其实收益不高,踏踏实实地跟紧肖秀荣老师的指导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复习全书》,各种类型题目比较全,解题技巧也比较多,题目可能有少量偏难的,不过不影响复习。数学本来就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方法比题海战术更重要。基本上做完《复习全书》和《历年真题详解》这两本书,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应该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题练手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我数学后面又做了陈剑的660题,效果一般,纯粹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建议还是以前两本书为主,所有的例题尽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题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了,懂的都懂。我最终数学应该是错了一题,还是因为自己看错了题目做错的,所以各位考试时一定要看清题,尤其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千万不要贪快,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词汇书中包含的词汇量庞大,然而实际上并非所有词汇都会出现在考试中,甚至有些生僻的名词词性词汇,即便出现,不认识也不太影响理解全文。其次,仅仅依赖单词书来记忆,将大量陌生词汇堆积在一起,反而提高了认知的复杂度。再者,对于考研而言,虽然词汇基础至关重要,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常在高中时期听到“语感”这个词,许多英语高手都表示,他们往往是凭直觉做出正确选择,越读就越觉得是对的。其实,这就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源于广泛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提倡通过阅读来学习单词,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我们的阅读量。此外,正如我先前所说,英语测试更注重思维方式。唯有不断研读真题,使自己的思考跟随文章的脉络,才能轻松找到答案。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水力学是环境工程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水的静止状态和流动状态,涉及到流体静压、流体动力学、水流运动规律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水力学的第一步。例如,流体静压的理解要深入到帕斯卡定律,流体动力学则需理解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复杂的水流问题,需凭实验或者实例来加深理解。比如,凭模拟实验理解管道中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等,这会帮助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感受。对水头损失、流量计算等实际问题,找一些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课本上的习题还是历年的考研真题,都需反复练习。在解题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知识点是常考点,哪些是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特别是对那些复杂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每一步的解题思路,这对考试时快速准确答题至关重要。
再者,对水力学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涡旋、射流、水跃等,不仅要有理论认知,还要有图像思维,能形象地描绘出这些现象,这对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利用计算机软件,如Fluent、ANSYS等进行数值模拟,也是提升理解力的有效途径。
我要强调的是,尽管水力学是一门技术性强的学科,但它的学习不能脱离大背景。需将水力学与环境工程的其他科目,如环境化学、水文学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更好地理解水力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从在考试中表现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