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政治科目通常不成问题,我完全依赖于高中时期的基础来应对。以下是几个关键点:1、参考资料:《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徐之明 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以及历年真题。2、复习步骤:首先,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在初次阅读时结合做题,有助于理清知识点并构建知识框架。这一阶段可能会较慢,但不必焦虑,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无需等待新大纲发布后再开始复习,除非政治考试有重大变革,否则可使用上一年的大纲,从八月开始第一轮学习,我推荐的是《徐之明 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其选择题解析十分清晰。其次,进入第二轮复习,时间为十月到十一月,重点是背诵各个重要理论点,因为这将决定你在解答论述题时能否有条理地阐述。同时,持续做题,多加练习论述题的写作。最后,在十二月至考试前夕,我才开始接触真题,我发现真题中的论述题几乎对应了大纲解析中每章节的一个大题,于是我针对每个章节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强化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复习资源中,挑选出优质的材料能使学习效率倍增。李永乐编纂的《复习全书》以及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以其详尽的解析,将考研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清晰呈现,确保考生明确知道考试的重点,避免无效努力。这两本书籍在阐述每个知识要点后,紧接着提供相应类型的题目,再配以实例练习,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的要求。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始终伴随着我的复习阶段,尽管我没有投入过多的专注力。关键是要明白,在备考期间,英语不能被忽视,无论专业课程的压力有多大,也要确保做一些英语练习以维持语言感觉。首要任务是阅读,这是复习中最有效率的部分。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实际只有100篇)。起初,错误颇多,每道题目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约完成20篇后,我就逐渐适应了考研阅读的风格。此时,可以开始做英语真题的阅读,每日深入研究一篇,标记不熟悉的词汇,解析复杂的句子,理解错误的原因,这通常需要一个小时。其次重要的部分是写作。许多人推崇王江涛的作文书,通过背诵范例来提升效果。然而,我较为偷懒,一篇也没背,只在复习后期平均每星期自己动手写一篇。久而久之,写作水平自然提高。不过,我还是建议认真对待作文训练,多积累短语和复杂句式,多背诵优秀范文,这是得分的关键。此外,书写工整也不容忽视,由于时间充足,我在英语主观题上都先打草稿再抄写,这对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接着是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这三个难度较高但分数不高的部分,我认为每周各做一道题就足够了。对于记单词,初期试过各种大小的单词书,还自己整理真题中的生词,掌握大约2000个核心词后,每天复习100个,直至考试,这种方法非常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石,它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便于高效地访问和修改。在考试中,对基本的数据结构如线性表、栈、队列、链表、树、图以及哈希表等的理解和应用是重点。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逻辑结构、物理存储方式、操作特性以及各种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对线性和链式结构,要掌握插入、删除、查找的基本操作;对树型结构,二叉树、平衡树(如AVL树和红黑树)以及堆的概念和性质是核心,理解递归和非递归遍历方法;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策略,以及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算法也是考察的重点。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数据结构的灵魂。排序算法如冒泡、选、插入、快速、归并、堆排序等,以及查找算法如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需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熟练进行时间复杂度的分析。特别是动态规划和贪心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部分往往要求较高层次的思维。
再者,对高级数据结构,如B树、B+树、Trie树等,虽然在基础阶段可能不是必须掌握的,但在高阶应用和科研中有重要作用,有余力,建议提前接触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尝试用C++或Java等编程语言实现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凭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凭实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