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化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不必提前过多规划,因为它并不紧急,况且时间也不允许。待到官方大纲发布后着手准备也是绰绰有余的。在政治复习初期,通过跟老师的课程,我理解和掌握了大量知识点,无需过分依赖机械记忆。政治科目的大题部分差异不大,真正的分水岭主要在于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我在7月开始,每当学习英语和专业课程感到疲劳时,会用半小时来浏览政治内容,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这样每天不需要为政治花费大量精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9或10月,开始专注于背诵笔记,并辅以1000题的练习以及回顾讲解要点,效果显著。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上,我感觉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在本科上,虽然我是工科学位,但是我的专业比较偏艺术一点。但是在本科中我的高数、大物和电路等课程都是90+,所以就算没学过,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我是在三月份就开始学习数学了的,最开始我是用李永乐的全套再加上看教材,看懂了很多,后来一直看李永乐的全解书看到五月份,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学了好多,也懂了很多。在六月份和七月份我就是把李永乐全书做完了。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摸索过程,我还整理了自己的一套笔记,排版加上抄写,还有不太理解的就反复看复习全书。九月份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全书,注意是做,不是看,以前我觉得李永乐看能看懂,现在是要求自己会做,做完一遍能有30%不会做,我不急着把这30%弄会,而是开始做真题,因为我知道还是自己的题量不到位,导致我的理解不到位。在十月份,我就开始做真题。我用的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我先是按照知识点做真题有点慢,但大部分都会。然后我再按照套卷去做真题,这个时候我就可以保证每张卷子选择填空至多错一个,而且速度很快。但是这个阶段我的问题就是大题会算,而且就极限什么的也挺快算出来的,但是就是不太会写过程。反正在10/11/12这三个月里,我就是反复利用真题和我自己做的笔记,再总结点错题,就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我是精读文章的,我就是一天A4纸大概3页吧,一个英译汉,一个汉译英,然后总结,从9月开始,9月到11月,每天保持,到后期,我开始把侧重点转移到之前整理的内容上,每天看整理的内容1小时,闲余的零碎时间也会看,然后每天的翻译量减少,只保持一种翻译的感觉。考试做题顺序-作文(小作文15分钟,大作文25分钟),阅读A篇(75分钟内),C篇(22分钟),B篇(20分钟),完形填空(15分钟),剩下时间检查涂卡。有的人做题顺序是先做B篇再做C篇,我这两年都是按这种方法做,第一次考研由于B篇简单,没什么问题,但今年考试新题型我用了30分钟没做完,挤占后面翻译和完型时间,加上心态有点崩溃,影响了这两道题得分。如果规定时间内做完翻译,新题型简单你会很快做完,不简单普遍分数低,同样不会影响完型作答。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分离过程等多个领域,对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很高。对这个科目,理解基础理论是首要的。比如,你需深入理解流体静压、动压的概念,掌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在热力学部分,要搞清楚状态参数、熵、焓等概念,以及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实质;传质与分离过程中,了解扩散理论、膜分离、吸附、蒸馏等基本原理是必要的。
实践性是化工原理的一大特点。理论知识需凭大量的计算题来巩固和深化。我会推荐你做一些经典的习题集,如《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精选》,这些题目通常涵盖各种实际问题,有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时,不仅要注重结果的正确性,更要理解解题思路,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帮助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迅速找到解决路径。
再者,实验也是化工原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有机会,尽量参与相关的实验室工作,凭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凭模拟蒸馏实验,你直观地理解精馏塔的工作原理,这将使理论知识更具生动性和实用性。
小组讨论和教师答疑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遇到难题时,与同学一起探讨,或者向老师教,他们的见解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示。定期复习和整理知识点也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