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期间,我专注于刷选择题,总共重复了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我全神贯注地完成所有题目,并标记出错误的部分。第三次,我则集中精力只解决那些曾经出过错的题目。每天早晨,我会复习一节内容,晚上就对应做一节习题。对于分析题,我采取了直接背诵的方法。许多人推荐使用肖四和肖八来准备大题,因为它们据称对大题预测非常准确。我个人的建议是结合使用辅导材料和肖四肖八。尽管肖四的分析题要求全文背诵,而肖八则可稍微放松些。关键是要确保在大量记忆分析题之前,先巩固好选择题的基础,否则后期可能会感到应接不暇。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是个关键时期,规划日程至关重要。假期间如果不合理安排,假期结束时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仿佛时间不够用,心情也会变得焦虑。因此,暑假务必充分利用,对于在基础班表现出色的同学来说,这是个极大的优势!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后,可以开始第一轮全面复习高等数学,我个人选择的是李正元的全书(封面为粉红色,非李永乐的红色版本)。我认为李范全书优于李王全书,它的题目丰富且具有挑战性,难度贴近考研标准。后来我接触了《高数十八讲》,深感其内容精良,可惜我当时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只能专注于这本书。许多人认为深入研读一本教材多次比广泛涉猎多本书更有益,我对此深表赞同。每次重读都会带来新的理解和进步,正如古人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无论是数学还是专业课程,这个道理都适用。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我也不敢轻率发表意见,毕竟我在考研时的成绩并不突出。不过自我感觉准备得还算扎实,只是在单词这个环节出了岔子,后期对单词的记忆力度有所欠缺。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复习资料:我用了张剑的基础阅读100篇文章,一本随机排序的单词书,以及四套真题和一套模拟试题。我一直坚持到考试前一天都在背单词,为了让学习过程保持趣味性,我尝试了多种版本的书籍,从新东方的大绿本开始,接着是何凯文的1575词,最后还大致浏览了一遍《恋恋有词》。总的来说,对我而言,英语无疑是一场艰巨的挑战。我认为备考考研英语最有效的方法是深度阅读,即理解每个句子中的每一个词汇含义,理清句子结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图、固态反应、材料性能等基础知识。晶体结构的理解是基础中的基础,需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如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实际材料的微观构造。对相图的理解也很重要,它帮助预测和控制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固态反应和材料性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环节。固态反应涉及到扩散、晶粒生长、析出等复杂过程,需凭实验和计算来深入理解。材料性能则涵盖了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多方面,这要求在理论学习的,也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凭实验数据去分析和评价材料的优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最好的策略。对复杂的概念和理论,首先要确保自己真正理解其内在逻辑,再进行必要的记忆。材料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室工作,亲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定期复习和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帮助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还发现,利用网络资源,比如查阅学术论文,关注行业动态,扩大知识视野,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这对深化对材料学基础的理解非常有帮助。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也能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