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上,我认为研读四本书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核心概念和定义,它们构成了理论基础。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再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比如通过解答真题来检验理解程度,能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认知。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倾向于采用反复阅读的方法。当其他科目的学习让人感到疲劳时,政治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放松选择。对付多项选择题,关键在于多加练习。至于主观题,不必急于一时,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在后期集中背诵;但如果你提前多次预习,后期的记忆速度会显著提高。进入12月份,务必熟记《肖秀荣命题人预测四套卷》(要求全面掌握)+《风中劲草时事热点+时事习题》(分门别类记忆,完成习题)+《蒋中挺客观题应试宝典》(作为辅助记忆工具)+个人整理的重点难点笔记。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之后差不多课本看完就得开始全书了,现在看全书就会有这种感觉:嗯,这个知识点之前见过,这个这么用是用了什么什么原理,当时就是这种感觉,第一遍看课本基础已经足够扎实,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熟练度练上去。这个阶段差不多是刷题阶段,其实也不多,也很快就过去了。11月我开始引入真题训练,这时我要求自己每天做两套真题,所以一星期就做完了历年真题。但这里要说明的是,要注意知识盲点的补充和错误的改正,有时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比做题还多,之后我也是趁热打铁接着做历年真题第二遍,用的仍然是李永乐的,在这期间又温习一遍复习全书(只看错题本)。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头是阅读和新题型和作文。而翻译和完型则是有余力尽量做的题型。考研英语阅读和四六级从出题思路上将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四六级考泛读,要的是你阅读的速度和准度。考研英语阅读考精度,考的是你阅读的准度和深度。所以用复习四六级的题海战术的思路来复习考研英语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从这层意义上讲,张剑150篇这种书就真的很鸡肋了。但是很多人还是陷在原来的惯性思维里出不来,考前各种纠结练习册的正确率,我只能祝他们好运了····。所以,复习一切都应该围绕精读进行。张剑的黄皮书做的比较中规中矩,这里推荐丁晓忠的超精解系列。张剑的黄皮书注重对试题进行解读,也就是解释为什么这个是正确答案。但是在解题思路上,丁晓忠的明显更胜一筹。新题型分值在英语中占据了10分,并且每年的题型也不固定,但总的来讲分为三种题型:排序题、选小标题、7选5题型,这三种题型大家都需要做练习。虽然新题型相对来说题目较少,但是英一的只需要做英一的新题型,同时参考大纲样题即可。但是需要多做几遍,至少三遍吧,这样可以加深做题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基础。有机化学涉及众多的化合物和反应,每一个都有其特定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例如,要清楚烷、烯、炔、醇、酚、醚、醛、酮、羧酸等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构造和性质,这些都是构建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石。
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反应机理至关重要。比如亲核取代、自由基反应、重排反应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反应的每一步,包括中间体的形成和消失,以及电子云如何转移。有机化学不仅仅是记忆一系列的反应,更是理解反应背后的过程。
再者,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容忽视。理论知识需凭实验来验证和深化。在实验室中,亲自操作,观察反应现象,分析结果,这将使你对有机化学的理解更为立体和深刻。
习题训练也是提升的重要环节。做大量的练习题帮助你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对复杂的反应推断题,尝试画出反应历程图,有助于逻辑思维的锻炼。
利用好教材和参考资料。浙大的课程通常会指定一些经典的教材,如《基础有机化学》等,这些书的内容丰富,讲解详尽,是学习的好帮手。也参考一些辅助资料,如《Organic Chemistry》等,它们往往提供了更多的实例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