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时间,我是从10月左右开始,每天做选择,做的不是很多,需要找一个可以充当教材的资料(我用的风中劲草)每天细细的看一些,事实证明,很多名家嘴里的考点的确是考点,但他们没强调的点,往往也会是考点,而这就是你超过别人的点,多看书,理解的基础上掌选择题,不要死记硬背,大题我一般在考前20天开始准备,每天背两到三道,只是为了让考试的时候有话说,背不下来,也不要紧,你要记住,你前面打的基础好,不论什么题都是可以写的满满当当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真题练习要找一上午或者一下午,整个的三个小时时间,认真写到A4纸上,当作考试对待。然后还是每道题都要看解析,完全弄清楚,不熟悉的知识点标出来,方便再次巩固。真题我是每隔一天做一套,不做真题的时候就把错题拿出来巩固,真题做完又是一个月,今日十二月以后时常看自己总结的错题和知识点,买来了6+2差不多一周练两套,保持手感,查漏补缺就可以了。然后考前巩固一遍需要背诵的公式,做题按部就班不要跳步,整理好思路再往答题纸上写,认真做完就没问题。
考研英语方面:
建议依照艾宾浩斯的记忆衰退理论来规划各种学习计划,不仅限于英语,也适用于专业课程或政治理论。可以采用图表等工具,按时间顺序追踪你的复习进度。我个人的习惯是先完成每日复习,再开始新的学习内容,以巩固记忆,确保学到的知识在长期记忆中得以保留,即使临近考试也能避免遗忘。对于新题型和完形填空这类题目,我倾向于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开始集中做过去三年的真题。原因有两个:一是新题型相对简单;二是完形填空的训练成效可能不太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的基础理论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并掌握载流子的性质,包括电子和空穴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PN结的工作原理,以及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构造和功能也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半导体物理的核心,理解和记忆它们需耐心和细心。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不容忽视。例如,了解硅、锗等元素半导体和III-V族、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的性质,以及掺杂对半导体性能的影响,这些都是考试的常见考点。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知识也会在这里得到应用,如费米-狄拉克分布的理解,对理解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其电子状态至关重要。
再者,半导体的能带理论是半导体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解导带、价带、禁带的概念,以及能带图的变化规律,帮助你理解半导体的导电性以及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载流子的漂移、扩散、散射等现象,以及载流子迁移率的概念,也是理解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关键。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结合课本和课堂笔记,辅以适量的习题进行练习。理解大于记忆,尝试从原理出发去解释现象,不是死记硬背。多看一些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升理论深度和广度。遇到难题,及时向老师或者同学教,讨论的过程往往能帮助你打开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