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包装与环境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我觉得还是暑假开始比较好,毕竟内容还是比较多,这样可以稍微轻松些,强度不要太大,看《政治大纲解析》,对于所谓的红宝书,我是这样用的,第一遍,大致浏览,不做笔记,第二遍,对照历年真题把重点标注出来,第三遍,反复熟记标注的地方。我用的是肖秀荣的系列资料,但今年没怎么押中题,所以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在押题上。要分析真题,可以根据真题来大概决定哪些是重点,做到心里有数。错题要反复看。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五月初到八月底,我大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来阅读,每读完一章,便自行证明其中的所有定理,整理个人笔记,并且在没有参考答案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例题和课后习题。对于那些未解出的问题、记忆模糊的题目以及感到生疏的部分,我会分别做好标注,以便后续复习时重点攻克。这样一轮学习下来,数学基础知识得以稳固。今年人们普遍认为数学难度提升,但我认为并非更难,而是试题倾向于反套路,设有很多微妙的陷阱。因此,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总结这些陷阱,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尝试多种解法,探究一个问题是否能有多元的答案。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很让你头疼,但是你不得不努力。最迟从看到我这篇文章起,你就得开始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学英语了,骚年,越早越好。如果你足够努力,过线还是问题不大的;本人复习英语的方法不推荐,可以借鉴,那就是猛背单词。单词是基础,必须要背,这点不用怀疑。今年翻译词汇部分基本都是时事热词,再者就是往年考过的词汇,可以买一本真题集,里面都有。我是后期才发现这一点,走了很多弯路。今年的翻译总体比较简单,然而我没有做完!!!知道为什么吗?打草稿!我不习惯一遍成型,翻译速度又慢,时间还剩20分钟的时候我还有两大段英译汉没有读,不是没有誊写,是没有读!!!当时真是死的心都有啊,恨不得哭出声来。后来几乎是词对词地译完了中间一段,最后一段译没译完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中间漏掉不少词,意思也差不多是瞎猜。不过最后成绩还是蛮正常的,也有可能是我前面词汇部分做的比较好,大家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提高速度,考前测一下自己的翻译速度,翻得慢就不要想着打草稿了,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包装材料是包装工程的基础,它涵盖了各种包装材料的性质、性能、选用原则等内容。理解并掌握各类材料如纸张、塑料、金属、玻璃、木材等的基本特性至关重要。例如,你需知道它们的物理性能(如强度、延展性、耐热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深入研究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如塑料的吹膜技术,金属的冲压成型,这些都会在实际工作中频繁应用。
环境因素对包装材料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湿度、温度如何影响材料的性能,以及如何选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响应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在复习这部分时,不仅要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分析实际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包装材料的选和设计要考虑其保护功能、运输便利性、展示效果等多个方面。理解和运用包装材料的选型原则,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优化设计,是考试中可能涉及的重要部分。这部分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教材是基础,要精读并做好笔记。广泛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行业报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市场动态,这对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非常有帮助。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
实际操作也是学习包装材料的重要方式。条件允许,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测试不同材料的抗拉强度,或者观察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升动手能力。
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共享学习资源,互相解答疑惑,会使得学习过程更为高效且有趣。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许多原本看似枯燥的知识点其实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