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始于暑假期间。每天沉浸在书本中,感觉既疲惫又压力重重。初次阅读时,进度较慢且细致入微,第二次则是为了填补知识空白,第三次则是为了强化记忆。我使用的资料全部来自肖老师的系列,涵盖了精讲精练、1000题、历年真题解析以及最后的肖四和肖八。有种说法是掌握选择题就意味着掌握了大局,因为它是最能拉开分数的部分。相比之下,论述题的差距并没有那么显著。对于论述题,我仅限于背诵肖8和肖4,毕竟这两套资料中的论述题量庞大,而后期时间紧迫,难以全面覆盖,精简版更为实际。我认为关键不在于资料的数量,没有必要购买所有考研专家的题目来做,选定一位导师并坚持到底就足够了。到了后期,可以适当做一些预测题,通过选择题来检验自己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准备。
考研数学方面: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复习资源中,挑选出优质的材料能使学习效率倍增。李永乐编纂的《复习全书》以及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以其详尽的解析,将考研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清晰呈现,确保考生明确知道考试的重点,避免无效努力。这两本书籍在阐述每个知识要点后,紧接着提供相应类型的题目,再配以实例练习,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的要求。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要把握阅读真题,需要指出的是考研毕竟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即使前一部分词汇没有全部记住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在后续阅读训练中背得词汇更加重要,在第一遍做阅读的过程中,一天做1到2篇真题,先按时间做,每篇20—30分钟,做完之后不对答案,重新检查,再做一遍看看会不会有一开始做错或者没来得及做得题,然后对答案,思考错误,如果看不出错误看解析,总结。最后无死角通读全文,保证没有任何不会的单词和长难句,这样下来一篇基本要将近两个小时,而且开始做的时候极其痛苦,不过,提高也会非常快。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这门科目,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是非常关键的。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类型(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烂熟于心。要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在实际生活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两者相辅相成。例如,你不仅要懂得一个企业如何按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决定产量,也要理解政府如何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
再者,数学工具的运用是经济学的一大特点。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都是必需的。尤其在劳动经济学中,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工资与就业的研究,都需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数学水平,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实践案例的学习不容忽视。阅读经济学期刊、报纸,关注国内外经济动态,分析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不仅能深化理解,也能锻炼分析能力和批判思考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大于记忆”。经济学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是需理解原理、把握逻辑。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你熟悉考试形式,找出自有的弱点。定期复习,构建知识框架,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