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许多备考者都参考了不少经验帖,不少作者主张政治复习无需过早,十月开始即可。但我要提醒的是,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驾驭,至少我自己不是这样。既然决定考研,我推荐在暑假期间先通读一遍教材。那时,肖秀荣的知识精讲精炼可能已出版,暑假正好用来搞定选择题。做好政治部分能显著提升你的总分,毕竟“选择题是政治的生命线”。顺便一提,暑假最好待在学校图书馆学习,避免在家中的干扰。尽量与自律性强的人一同学习,即使是亲密的朋友也不宜,否则后果可想而知。如果你的学习效率不高,可以考虑参加暑期辅导班。政治需关注时事热点,每天坚持看新闻,否则临近考试时堆积如山的内容会让你望而生畏。至于答题,可跟随肖秀荣的肖四、肖八,也有同学选择蒋中挺的资料,各有所长,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哪个老师的风格更适应。风中劲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有助于整理关键知识点。至于大题,只需跟紧最后几套模拟卷来背诵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我会重点讲述突破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升。在众多的题目中,考研的实际试题是最核心的部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涵盖了从1987到2018年的32年真题,早期的题目如1998年前相对较简单,可以尝试每天完成两套,而1998年之后的难度增加,建议一天一套或两天三套。此外,张宇的10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但前者稍显困难,后者可能偏向于特殊,与考研的实际风格略有不同。如果基础知识扎实且时间充裕,这些可以作为补充;若基础薄弱或时间紧张,专心攻克考研真题即可,力争将历年真题至少做三次,尤其是最近十年的,它们的参考价值最高。
再次重申,质量胜过数量,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才是关键。因此,大家应以理解为目标,而不只是追求数量。同时,自我整理笔记并反复查阅非常重要,这是我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数学天分,大学期间数学基础也不太扎实的人,在考研数学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我是精读文章的,我就是一天A4纸大概3页吧,一个英译汉,一个汉译英,然后总结,从9月开始,9月到11月,每天保持,到后期,我开始把侧重点转移到之前整理的内容上,每天看整理的内容1小时,闲余的零碎时间也会看,然后每天的翻译量减少,只保持一种翻译的感觉。考试做题顺序-作文(小作文15分钟,大作文25分钟),阅读A篇(75分钟内),C篇(22分钟),B篇(20分钟),完形填空(15分钟),剩下时间检查涂卡。有的人做题顺序是先做B篇再做C篇,我这两年都是按这种方法做,第一次考研由于B篇简单,没什么问题,但今年考试新题型我用了30分钟没做完,挤占后面翻译和完型时间,加上心态有点崩溃,影响了这两道题得分。如果规定时间内做完翻译,新题型简单你会很快做完,不简单普遍分数低,同样不会影响完型作答。
考研专业课方面: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以及资源配置问题。这门课程的核心概念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分配理论等。这些基本理论是考试的重点,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首先要精读教材,尤其是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这是理解西方经济学基础的基石。对每一个理论,不仅要明白它的含义,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例如,供求理论中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价格如何调节市场供求达到平衡,这些都是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做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找一些历年的考研真题或者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凭解题来检验自己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并提升解答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做题时,不仅要关注答案,更要注重解题过程,理解为什么这样解答,这样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
再者,案例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要尽可能多地阅读经济案例,理解理论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比如,你尝试用所学的市场结构理论去分析一个公司的定价策略,或者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去评估一项投资项目。
我推荐大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组建学习小组,互相探讨疑难问题,这种方式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经济学原理,也能提高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