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开始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务必要深入理解,力争在暑期前完成上一年度的强化课程学习。每个概念练习两到三道题目就足够了,同时定期回顾,不必死记硬背,多思考其背后的含义。重要的是,在11月之前都无需强记。关键是要清晰掌握各个原理。进入11月至12月期间,可以看肖秀荣的时事政治和历年真题,找出复习中的遗漏点,检查前期学习中哪些内容未能牢记。同时关注时事,了解大题的答题技巧和常用语句。对于马原的大题部分,通过充分准备是可以应对的。对待政治科目,保持轻松的心态,它并不是难度极高的学科。
考研英语方面:
到了九月中旬,我已经大致完成了所有真题的初次研习,接下去我将进入第二轮的真题钻研。这一阶段,我会深入探究每道试题的设计意图和每个选项的特点,通常都是侧重于细节的理解。我尝试在不查阅答案解析的情况下,从原文中找出正确答案的依据,反复总结规律。其实,当你多次接触真题后,你会意识到它们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循,题目中的关键点往往在文中早有预示。此时,我开始按照套卷的形式进行练习,计划每隔四天完成一套(共计九套),第一天做题,第二天分析前两篇阅读,第三天处理后两篇阅读,第四天则专注于完形填空和翻译。尽管由于第一轮的仔细学习,你现在可能还记得一些答案,但这无妨,此阶段的目标是领悟命题人的思维方式(目标是看到每一道题,就能立刻识别其题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哲学综合知识”,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它包含了西方哲学、东方哲学、现代哲学等多个领域。我认为,理解并掌握哲学的核心在于思考和分析。你需对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有深入的理解,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先验知识等。阅读原著是最重要的一步,但也要借助教材和注释来辅助理解。做笔记是必要的,它帮你梳理思路,形成自有的理解和见解。定期的复习和讨论也很重要,加深记忆,也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中国哲学史”这一科目,要求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深度的认知。从孔子的仁爱之道,到老子的无为治,再到宋明理学,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哲学风貌。这需大量的阅读和记忆,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哲学思想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它们依然有强烈的指导意义。绘制时间线或者思维导图也是很好的学习工具,能帮助你清晰地看到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在准备这两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无论是面对复杂的哲学概念还是深奥的历史事件,都需保持开放的态度,勇于质疑,敢于挑战。要有耐心和毅力,因哲学的学习往往是一个长期且需深度思考的过程。
不要忘记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如教授的讲座、图书馆的资料、网络上的学术论文等。多向他人教,参加学习小组,这些都能你在备考过程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