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政治前要先看看往年的真题(我是后来才看的,现在想来还是复习前看比较好),然后就是看大纲和任汝芬的序列一,边看边做序列二。后来觉得看序列一不是很好,就只看大纲了。我认为没必要看序列一,但序列二的题要做,主要是做里面的选择题,分析题我都没怎么看,做选择题是为了知道哪些可以作为考点,这样再看大纲的时候更有主次。大纲我反反复复一直在看,看了几遍我也不记得了,就是每次觉得哪里不清楚就翻开看看。
考研数学方面:
日常训练时应提升效率,避免拖延,尝试设定时间限制来训练自己在紧张环境下思考,因为这正是考场的真实情景。不少同学长时间自学后,忽视了考试的实际感受,导致真正步入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时显得格外陌生,症结便在于此。在平日练习中,需以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施加压力,提高解题速率。660题中的难题即使浏览一遍也可能耗至11月,而这个月可以先迅速回顾复习全书中不熟悉的例题,这一阶段会相对较快。接下来的关键是400题,务必完成两次,尽管难度颇高。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不太喜欢背单词的,最开始买了红宝书,一个单元都没背下来,后来发现我是不太适合抱着单词书刷单词的。后来买了朱伟的恋恋有词,一天下午一个单元,总共30个单元,刚好一个月可以刷一遍,贵在坚持,第二天花半个小时把昨天下午学到的知识温习一遍,这里有个小建议,就是第二天上午温习的时候可以专门准备一个小本,记录你不是很熟悉的单词和搭配和知识点,写下中文,单词不认识的也可以抄上去,跟着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进行反复记忆,我当时是留着第三天默写,这样可以帮助记忆,便于查询自己更薄弱的地方,下次更加注意,再反复,有针对性。12月份还把之前背的句子和作文滚动复习着,单词也时常翻着背,不能放下。此时正式开展阅读练习,从08年到19年真题,每次做2~4篇,之后一定要做好总结,吃透;因为真题要反复做,在考前会做3~4次,具体安排大家自己斟酌。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基础概念。这包括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等。这些基础知识是整个经济学大厦的基石,理解和掌握它们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会建议你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每个定义和理论,并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它们。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结合也很重要。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决策,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体系。比如,你将企业的生产和定价策略(微观)放在GDP、失业率或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考虑,这样能更全面地理解经济学原理。
再者,模型的应用是经济学的一大特色。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这些都是理解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你需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模型去分析问题。模型的理解并非一蹴就,需凭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来深化。
在学习方法上,我个人推崇“理解+记忆+应用”的模式。理解是基础,记忆是为了巩固理解,应用则是检验理解和记忆的最好方式。我经常做笔记,把复杂的内容简化为图表或者关键词,帮助记忆。多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凭实践来提升自有的解题能力。
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和其他考生一起讨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也在互相解答中发现自有的不足。
保持对经济学的热情和兴趣。经济学是一门探讨人类行为和社会资源分配的科学,它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实际。当你对它有热情,学习就会变得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