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政治的复习时间不宜过早,至于为什么因为政治是比较能够速成的一个学科而且它所需要背的主观大题是比较集中的可以抓住重点来背的(需要根据肖八、肖四)。而肖八、肖四出版的时间一般在11月份之后,所以过早开始复习政治这门课其实效率是非常低的,有点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因此大致从八月份开始练习1000题把1000题过个三遍就差不多了,在离考试还有不到一周时间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很崩溃的,政治没背的太多,选择题错误率也很高,但越是压力大越要坚持,直到考前2天,我终于把政治所有知识点串成了10个左右的专题,脑子一下子就清晰起来,做题也轻松很多。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分数差距最显著的科目。9月26日起,我正式启动复习,首日便沉浸于高等数学(上册)的教材中,依赖模糊的印象,我在短短两天内迅速浏览了全部概念,却未曾解答过一个习题。接着,我通过实践来深入研读,因为单纯看书只能了解表面,无法真正领悟和运用,于是每天投入四个小时专注于数学课程,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相关复习书籍的部分内容,以此在一个月内稳固基础。此后的阶段,我投身于海量练习,强烈推荐李永乐系列的数学参考资料,我依照数学复习全书(两次)、660题、冲刺6+2和经典400题的顺序逐个攻克。每次完成后,我会着重剖析错误,探究其根本原因。
考研英语方面:
在撰写时,首要任务是准确理解题目的意图,确保论点既稳健又有深度。尝试频繁使用复杂的词汇和从句结构,开头、衔接和结尾句都应精心设计。利用暑假初期来着手准备,随后每周坚持练习一篇小论文和一篇大论文。对于小论文,可以借助模板,但大论文则需体现个人的英文实力,需要通过强化训练来提升。研究高质量的范例文章,关注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并结合王江涛的写作样本,提炼出个性化的模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机械记忆,而是要强调逻辑思维,确保句子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亲自动笔完成历年真题作文,同时注意字迹美观。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工程基础的学习,首先要扎实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地壳结构、岩石类型、地质年代、地质构造等。理解地球的历史演变和地质作用的过程,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会经常参考地质图进行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与实地观察相结合,帮助记忆和理解。
地质力学是另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地应力、地层压力、岩土的力学性质等内容。这部分需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分析地质现象。我在学习时,会凭做相关习题和模拟计算来提高自有的应用能力。
再者,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也是考试的重点。例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的成因、预测和防治措施需深入了解。我会关注国内外的相关案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以增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读-思-练”三步法十分有效。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基本概念;独立思考,尝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凭做题和模拟考试来检验和巩固知识。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与同学讨论难题,互相启发。
在地质工程基础的学习中,我还发现,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之心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次实地考察都是一次生动的教学,更深刻地认识到地质工作的意义和挑战。这门学科也需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好的数据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