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试的时候,选择题如果不会,就看第一印象,千万不要脑残手残去改已经第一选择,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政治做完改了两个之后,毅然提前交卷离开了。主观题会比较灵活,但是政治主观题都是有一定框架的,先写原理再联系材料,这是初中高中老师就教的。尽可能多写,字迹清楚,条理清晰,最好标明 ,一目了然。先买一本疾风劲草和考研大纲解析,认真看一到两遍。对于选择题,做1000题就好,后期要做一些模拟题,比如肖八,任四,蒋五,把选择题的答案记住,一定要反复看几遍。对于大题,就背肖秀荣四套卷就可以,每年都压到原题,就算不是原题,也让你有话可说,一定要都背下来,政治没什么好说的,看书查缺补漏选择题,专心背大题就可以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理解稍显不足,它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起步阶段、提升阶段和最后的决战阶段。因为长时间没接触,我遗忘了部分高中数学知识,所以我选择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复习。对于那些基础知识稳固的同学,我建议你们可以直接挑战难题!我当初由于基础薄弱,遇到困难时便回归教材,这样我才逐渐理解了许多概念。我习惯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笔区分错题、迷惑题和关键题,以便下次重做时心中有数。在强化阶段,我把高分题至少过了四遍,我个人认为题目的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只要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就能事半功倍。接着,在巩固和冲刺阶段,我会专注于历年真题,这些试题必须认真对待,错误的地方要反复练习,因为真题的指导意义超越任何辅导材料和模拟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自身的英语水平并不高,因此我在英语复习上下了不少功夫。从三月开始正式复习英语,初期阶段,我选择上午记忆英语词汇,下午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使用的教材包括何凯文的《1575》和谭剑波老师的系列书籍。在三月至七月这段时间,我主要以背单词为核心任务,大概反复背诵了单词1575两到三遍。同时,我还穿插做一些阅读理解的模拟试题,并且每天都记下一些生词,积累了专门的小笔记本。进入七月到十月,我转向整套练习题的训练,我把原本每天早上的单词背诵时间调整为每周背诵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目的是提前积累写作素材。其余的时间,我专注于英语真题的演练,购买了答题纸来模拟真实考试环境,以增强临场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学物理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五大板块。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是基础,掌握质点运动学、动力学,特别是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原理至关重要。热学中,理解分子运动论,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以及熵的概念,对理解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有直接帮助。电磁学部分,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静电场、稳恒电流、电磁波等内容需熟练掌握。光学主要涉及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了解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量子力学虽然相对较难,但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薛定谔方程及原子结构的理解,能帮助深入理解微观世界的规律。
学习大学物理,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每一块内容都需凭阅读教材,理解并记忆基本公式和理论。做题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不仅要解决课后习题,更应挑战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再者,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凭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物理规律,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讨论和合作也非常重要,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启发,深化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理解比记忆更重要。物理不仅仅是公式和计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世界运行规则的探索。我经常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例中,这样既能增加学习的乐趣,也能加深理解。
在准备考试时,我会先梳理整个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集中精力复习薄弱环节。模拟试题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适应考试节奏,提升解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