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人工智能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我看来,考研的四门科目中,政治是最不必过于忧虑的。考研政治实质上是对公民教育和爱国情怀的考察,这是我们需要明确的认知。我自己也是从十月起着手准备政治,初期主要是梳理知识框架,跟随教师的指导逐步学习。在十二月之前,无需过分投入精力于政治的问答题部分,应将更多时间分配给其他科目。最后一个月,任四和肖四的试题集会陆续面世,这时候购买并全力记忆这两本书的内容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坦率地说,数学考试结束后,我内心非常不确定,因为平日练习时常常会犯计算错误,幸运的是在考试中这种情况并未频繁发生。我的数学复习遵循常规路径,详细阅读了教科书,完成了课后习题,这个过程耗时颇长,大约花费了两个月以上的时间。虽然我有理科背景,但毕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门学科,所以整个复习过程异常艰辛。关键在于我对各个知识点的自我总结和梳理。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整理错题集,因此我在每个章节学习完毕后,都会立即整理出易错的部分。接下来是挑战李永乐的大白本,这个阶段更为困难。我个人觉得大白本的难度比真实试题更上一层,它要求对知识点的应用更为灵活且复杂。然而,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经过这段历程,我的数学复习已接近尾声。如果时间允许,大白本应该再过一轮,但由于我时间紧迫,完成一次后便转入了冲刺阶段。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全套试题的模拟练习上。首先是历年真题反复做了两遍,接着是李永乐的6+2和最后10套题同样做了两次。在最后阶段,我又重温了一遍历年真题。在考试前的半个月,我大致保持着每天一套题的节奏,以维持解题的感觉。说实话,考研数学本身并不算太难,最大的挑战是避免计算错误以及在考场上的紧张情绪。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词汇书中包含的词汇量庞大,然而实际上并非所有词汇都会出现在考试中,甚至有些生僻的名词词性词汇,即便出现,不认识也不太影响理解全文。其次,仅仅依赖单词书来记忆,将大量陌生词汇堆积在一起,反而提高了认知的复杂度。再者,对于考研而言,虽然词汇基础至关重要,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常在高中时期听到“语感”这个词,许多英语高手都表示,他们往往是凭直觉做出正确选择,越读就越觉得是对的。其实,这就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源于广泛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提倡通过阅读来学习单词,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我们的阅读量。此外,正如我先前所说,英语测试更注重思维方式。唯有不断研读真题,使自己的思考跟随文章的脉络,才能轻松找到答案。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电气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涵盖了系统描述、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设计等多个核心领域。理解和掌握系统的数学模型至关重要,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状态空间模型等。你需能够灵活地在这些模型之间进行转换,因这是后续分析和设计的基础。
稳定性理论是自动控制原理的重点。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根轨迹法以及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等都是需深入理解和应用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但凭大量的练习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控制器的设计是另一个重要部分,如PID控制、最优控制等。对PID控制,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熟练运用参数整定方法是基础;对最优控制,理解动态规划和LQR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必要的。
非线性控制系统和现代控制理论也是考察点,例如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状态反馈控制等。这部分内容相对较难,需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和经典习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理论与实践结合也很重要,尝试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这会帮助你深化理解。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