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就是到10月份的时候开始背的,到考前一周 一定要看肖的最后四套卷 考试的时候很多题都是那上面有的要把那四套卷的大题全背过 就算不睡觉 不吃饭也得背 而且每个题都要背,前面说的是政治大题 ,选择题我做的是任的序列2 ,就做了这一个序列 。还看了 风中劲草里面是花花绿绿的 那书感觉不错
考研数学方面:
应对选择填空练习:我推荐使用《660题选择填空就做数学》(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专门针对选择填空,包含了大约800道题目。我设定每日目标为完成30题,并限定在两小时内完成。我会先集中解答所有选择题,然后再处理填空题。我的策略是按天分配科目,比如第一天专注于高数,第二天转到线性代数,以此类推。这样的循环安排旨在克服之前提及的记忆遗忘问题。预计每3天一轮回,完整地做完这本书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此坚持一个月后,你会对所有内容变得非常熟悉。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是从暑假开始的,时间放在下午,最开始的时候只复习阅读理解,从1997年真题阅读入手,每天两篇,之前看前辈们的帖子说英语真题要做两三遍,第一遍只做题不查单词不对答案,防止记住答案,第二遍做完对答案,依然不查单词。第三遍要把每个单词短语句意全部弄明白,每个选项陷阱都了解清楚。我时间不够,是以05年以前的卷子只做了一遍,05年以后的做了两遍。05之后题型比较稳定,难度也开始增加,比较接近现在的风格了。国庆假期结束之前真题阅读应该要做完了,同样的,英语也要预留没做过的几份近年卷子来考前模拟。阅读一定要每天做一两篇,保持手感一直到考前。单词我一直每天坚持背,背了感觉真的不一样,后期阅读理解基本能看懂了。我用的是红宝书,总体背了八九遍左右。考试之前词汇大概掌握了80%。每天早上坚持背100词,刚开始背不用记住单词的多种意思,记一个就好,等到把红宝书背了四五遍之后,再来记其他意思,工作量会小很多。从科学上说,一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超过4.5秒。后期做阅读时我会将不认识的单词在红宝书上做标记。作文我是跟着王江涛走的,背了二十篇范文,大约10月份开始,晚上比较适合长期记忆,然后反复记忆一直到考前。背完两遍之后,买了英语答题纸默写,总是会有拼写错误,会背的不一定会写。作文常用字体是印刷体和斜体,斜体比较好练,前期可以练一练。10月份我逐步开始新题型和阅读c的专项训练了,用的是往年真题,做完之后又买了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时间放在下午。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是一门涵盖广泛的专业课程,它包含了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最新科研动态。你需对晶体结构、相变、材料性能、制备工艺等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在理论部分,晶体结构的学习是基础,理解晶格类型、点阵常数、晶向和晶面等概念,这对后续的相变理论和材料性能分析至关重要。对相变理论,要掌握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如扩散性相变和非扩散性相变的区别。
实验技能也是“材料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材料测试设备,如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这些都能帮助你理解和解析材料的微观结构。熟悉材料的制备过程,如热处理、机械加工、化学沉积等,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再者,关注材料科学的前沿发展也非常重要。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了解新材料的研究进展,比如纳米材料、功能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不仅能够拓宽视野,也能在答题时展现出深度思考和专业素养。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采用“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系统学习,按照教材或讲义的逻辑体系构建知识框架;第二步是深度挖掘,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和应用;第三步是持续跟进,定期查阅文献,跟踪学科前沿,提升自有的研究能力。
复习过程中,记得要做好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这对回顾和巩固知识点非常有效。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