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科目,我觉得还算满意,考完后我核对了选择题答案。我想强调的是,在考研过程中,除非最后一科结束,否则别轻易放弃。即使平时做题正确率不高,甚至会让你自信心受挫,但也要偶尔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我已经在平时把不懂的部分都错误地练习过了,考试时理解模糊的知识点应该就能迎刃而解了。我一直这样安慰自己,以保持心态平衡。大约从十月开始,我购买了政治复习资料,并断断续续地阅读了一遍,同时结合1000题进行练习。然而,我没有完成全部的1000题,但我深信它们对检验和巩固知识非常有用。
我一直相信题海战术并非万能,因此在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时,我不盲目刷题。原计划再读一次红宝书,但由于时间紧迫且内容详尽,我转向了风中劲草。记不清具体重复了多少次,反正是反复研习直到考试前一天。期间,遇到选择题涉及的具体知识点,我会查阅红宝书(如五套卷和四套卷)。此外,尽管历年真题的考点可能不再重现,但我建议利用真题选择题来揣测命题者的思路,识别设陷的答案,以免在后续试题中重蹈覆辙。对于考研政治,我觉得考生相当幸运,因为有蒋中挺老师和肖秀荣老师这样的名师预测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考研数学中有部分章节是比较难的,深究下去都很复杂,但是考研几乎不考这些陈旧的内容了,学习这一块量力而行。九月份开始还是继续做题,这时候做1000题应该好好反思自己了,把做错或者不会的题整理在本子上,写出自己错误地方、相关的知识点和感受。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基础是词汇,在我看来,词汇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我们最终的英语分数。我们现在会听很多人发帖子说,文章读不懂也能够把题目做对,别听他们扯淡。尤其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更应该把词汇这个基础打的牢固了,才能在暑假的时候有一个质的提升。我用的英语词汇书是绿皮乱序版,其实哪本都一样,就那么多常考词汇,本质差别不大,关键是要背,而且要背得滚瓜烂熟。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背一遍就要在第一页空白页的地方标记下来,注明这一遍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好给自己打气。到10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记了足足12遍了。之后一直到考试前又过了几遍,加起来算是15遍至少了。所以,对待单词请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英语真题毕竟少,为了增加英语的阅读量于是我们不得不购买一套英语模拟题,做模拟题的方法与做真题类似,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做模拟题不能死抠,毕竟模拟题的严谨度不如真题。答案和正确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把握做题的过程,积累做题的经验,寻找做题的感觉。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滤波器设计等多个方面。理解信号的本质及其在不同系统中的行为是这个科目的基础。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注重从实际应用出发去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将信号的频谱分析与现实生活中的通讯场景相结合,这样能帮助我更好地消化复杂的公式和理论。
掌握傅立叶变换是这个科目的关键。无论是连续时间还是离散时间的信号,傅立叶变换都是理解和处理它们的重要工具。我建议大家不仅要熟练运用各种变换形式,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为何在频域中更直观地观察到信号的特性。
再者,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LTI)理论也是重要一环。理解这些性质如何影响信号的传输和处理,以及如何凭LTI系统的设计来实现特定的信号操作,如滤波、放大等,是学习的重点。我会经常自己构建模型,模拟信号在系统中的传递过程,以此加深理解。
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内容也不容忽视,包括采样定理、DFT、FFT等内容。这部分知识不仅在理论考试中常见,在实际工作中也极其实用。我推荐使用MATLAB或Python进行编程练习,亲手计算和画出图像,这有助于提升理解和记忆。
习题和实验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我通常会做大量的习题,并尝试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挑战自有的思维。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能够我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