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运筹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分析题不用很早开始,我只背了肖八肖四,好像大家也是这样的。说白了政治分数高低还是取决于选择题(有一句话叫得选择者得天下)。肖八出来就背肖八,肖四出来就马上背肖四。其实我的分析题还真没有踏踏实实地背,因为后期也把我折磨的不行,我都没有心思背政治分析题。好像肖八背了两套,然后肖四出来后,我没有一套一套的背,而是同一类型的题一起背。后来同学提醒我,一般前几套卷更重要,一般都是按重要性来编题的,我才恍然大悟。分析题没有背的很熟。还是要提醒下学弟学妹,肖八肖四一定要背,没时间就一定要读熟,明白大致的答题套路,有时间还可以总结一些通用的答题模板。真的实在没时间背的,不得已的情况下背背套语,也许有用,但有风险。
考研数学方面:
早期阶段,我主要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来学习。到了12月,我把数学学习的时间逐渐压缩,通常上午8:30到11:30我会进行第二次数学真题演练(按主题划分),同时复习全书或深入研究我不擅长的部分。每周,我会严格依照考试时间安排,模拟测试两次。在考试之前,我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的真题训练,并重新梳理了全书内容。最后的一周,我特别关注并回顾了公式和定义。我的数学参考资料包括:张宇的十八讲和概率九讲,张宇的1000题(高等数学部分),李范的复习全书(高等数学部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李永乐的真题解析,以及各种模拟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考的英语我觉得简单很多,没有过CET6的也不要担心,当时考场上感觉最好的就是英语,十分顺手,觉得比高考轻松很多。英语的资料主要是单词书、真题、作文书。真题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全套,所有的英语一、英语二都买了,我的建议是先做英语二因为简单,然后做英语一,多做几遍,仔细分析,把不认识的单词拿本子记录下来。英语阅读我认为没有必要专门买,我当时买了绿皮,结果做得时间太久,真题的时间不够了。英语真题可以晚点再开始,一天一套或者两天一套,英语单词要早看。现在就可以每天看单词了,我用的是红宝书,一天一个单元。要应付英语的考试,单词只要看见认识基本够用,需要你拼写的就只有作文。作文书可以买王江涛的考研英语作文,里面的模板不要完全照搬,自己把每个类型的书信都列出来,综合几个模板形成一个,图表作文准备几个开头、过渡、结束的句子,列一些常见的原因、建议等,把自己总结的东西背熟。这个工作也不必太早开始,不然背了很容易忘,一般自己写的东西当时背很快就背会了,提前一个月、一两周都行。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基础理论至关重要。管理科学的基础包括决策理论,比如理解不确定性和风险下的决策过程,以及如何凭期望效用最大化进行理性选。概率统计是解析和解释数据的关键工具,要熟练运用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深入理解并掌握线性规划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运筹学中最基本的优化方法,用于解决有约束的最大化或最小化问题。需熟悉标准形式,学会使用单纯形法和图解法求解,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管理问题中。
再者,了解并能应用优化模型是提升分析能力的重要一步。这包括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模型等,这些模型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问题,如资源分配、项目调度等。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做实例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分析也是重要的一环。凭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现实系统的运行,预测未来可能的结果,这对决策支持非常有价值。MATLAB或者Python等编程语言的掌握,将极大提升模拟分析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效的学习方式。除了课本知识,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参与了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这我对管理科学基础的理解更为深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会定期做题巩固知识,也会利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以适应考试的形式和难度。我建议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样在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时,能快速找到对应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