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肖秀荣套书+风中劲草+临门一脚时候的肖4任4和20天20题。政治只信肖秀荣,肖秀荣谁用谁知道。不过1000题比较偏基础,到了快10月份的时候风中劲草就是进阶版,两本都不可偏废,基本把这2本的正确率刷到90%以上,考试的时候客观题能稳拿40分(楼主高中理科,无政治基础,这次客观39,主观只有33,有点低于预期)政治属于相对低投入高产出的科目,高投入不意味着高产出,所以政治宜早期看书熟悉内容,大纲出来之后每天2小时选择题即可。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肖四任四20天20题,最推荐的肖4,简直是业界良心!任4陈题比较多,20天20题看看就好,如果有余力也可以做做其他老师出的题。
考研数学方面:
初期阶段侧重于构建稳固的知识根基,以便后续的复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一时期,我的主要学习资料是《数学大纲解析》,并围绕它研读三本权威教科书。在研读过程中,我会针对每本书做详细的笔记,同时一丝不苟地完成课后习题。记笔记旨在深化对关键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意义与应用的认识,同时也帮助我整理知识框架。通过解答习题,我能够评估自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水平,并进一步巩固这些基础知识。此外,深入阅读《数学大纲解析》使我清晰了解考研数学的考核范围、要求掌握的程度及各个考点的命题模式。这套教材的特点在于涵盖的知识点广泛,题型多样,有助于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起,我就着手学习英语,初期阶段我专注于研习《恋恋有词》并实践张*编著的英语真题集的黄色版本。在早期接触真题时,这有助于培养我对英语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有机会积累和巩固词汇。与政治不同的是,英语的学习是个持久的累积过程,对于陌生的词汇需要不断重复以加深记忆,直至完全掌握。到了七月,我正式开始了系统性的复习,每天都根据特定的板块训练规划来完成练习;同时,我开始深度研读真题,每日一篇,持之以恒,尽管难度较高。在阅读过程中,关键是要理解解题策略和技巧,并在课堂上仔细记录笔记,特别是那些解题技巧和自己尚不熟悉的语法规则。如果有空闲时间,我会反复地操练这些内容。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系统模型、稳定性、可控性、可观测性等。这些概念构成了自动控制的基础框架,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是后续学习的关键。
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如时间响应分析、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需凭大量的习题来熟悉各种计算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帮助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也是设计控制器的重要工具。我建议大家多做练习,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它们往往能深化你对控制原理的理解。
再者,控制系统的校正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部分是难点,包括PID控制、状态反馈、观测器设计等。这部分理论性强,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我推荐大家结合实际案例去学习,这样既能增强兴趣,也能提高理解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尽量找一些实际的控制系统模型进行分析,这样直观地看到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二是定期复习和总结,每次学习新的知识后,都要回顾以前的内容,确保知识点连贯不脱节。三是做真题,历年真题是最好的模拟训练,凭真题你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题型,也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
不要忽视课堂讨论和教师指导。有问题及时提出,与同学交流碰撞出新的思考,老师的指导则帮助你避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