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考试大纲》里只有章节各层的标题,没有对知识点的具体阐述,只是告诉你一个考试范围,但因为它是官方出的考试复习范围,是最权威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用。在看肖《精讲精练》的时候把《考试大纲》放在旁边对一下,哪些知识点今年删掉了,哪些是新增加或调整的,删掉了就不用看了,新增或调整的要找来补充进去。《考试大纲》配套的《考试大纲解析》里面有具体知识点阐述,不过因为有了《精讲精练》就觉得没必要再用这本了,只要把大纲新增的内容想办法补充一下就好。 政治这玩意江湖流传的所谓太早开始不好是指你牺牲了其他科目时间太早看政治不好。考研政治确实和高考不太一样,2010年以后50分分析题全部以当年所开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重要党报评论为材料作答,.所以政治复习开始早了,确实抓不到重点,但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太早开始,选择题历年还是偏重基础(今年除外),不是靠蒙的,所以是要下功夫的。在用书方面,肖秀荣全套就行,肖秀荣每本书都有具体的时间表,告诉你啥时间买啥书,但其中有一本是个例外,就是那本最基础的课本,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实在太厚,一般人看了记不住,记了再回头看也来不及了,我室友是典型理科生,看这个就耽误了不少时间。任汝芬的《序列二》可以考虑,基础知识一定要看好,尤其是毛概近代史里的死知识点一定记住,马哲有点难度对于理科生,可以参照我资料里的视频结合课本学习,我也有一套自己的框架,做10分的马哲分析题是没问题的。其他的用肖秀荣就可以了。另外,最重要的一本书《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等到9月中旬出,那本书是一定要买的,但怎么看很有门道,那本书字极其密,一般人都看不好,所以如果你记忆力不太好的话是不能字字背的,一个月时间一定要看完第一遍,首先你要着重背黑体字,小字部分当选择题来记忆,对着1000题背基础知识效果会更好。等到冲刺阶段题目不够情况下,可以考虑蒋中挺或石磊的习题,任汝芬的就不要再用了,肖秀荣习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死,和真题风格不太一样,但又不能不用,12月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都要反复背诵,以此作为考试的答题模版。
考研数学方面:
在这个时期,我着手整合整本书的内容,对于高等数学,我选择了张宇的18讲配合1000题的高数部分进行练习。这种方式对比起先前独立刷题,我发现效果显著提升,这才意识到前期自我复习时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导致后续加强学习时难以将知识串联起来。因此,如同前面所强调的,扎实的基础至关重要。至于线性代数的强化,我推荐使用线代强化辅导讲义。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在考研中堪称首要难题,尤其对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为苛刻。因此,每年因英语成绩不佳而受阻的人数众多。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我主要专注于三个方面:词汇、阅读和写作。词汇如同地基,至关重要,我将过去十年阅读中的陌生词汇逐个标记,制作成词汇手册反复研读,大概看了四遍左右。阅读占据了考研英语的一大半,我完成了近十年的所有阅读理解题目三次(第一次做题并标记生词,第二次全文翻译以理解结构,第三次全面回顾并提升解题策略),使用的资料是丁晓忠的真题超精解以及黄皮书中配套的《考研英语应试精华》。对于写作,我遵循老师的指导,背诵了一些历年真题范文,分析其词汇选择、句子构造和思维方式,后期则准备了几套万能模版作为杀手锏。至于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在巩固好词汇和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真题练习,相信问题不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土力学的基础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大小分布、密度、孔隙比等,以及它们对土壤行为的影响。理解土壤的三相系统——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的关系,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压缩性、渗透性和剪切强度等特性。
掌握基本的土力学方程和计算方法也是必要的。比如,库仑定律是理解土壤剪切强度的重要工具,朗金理论则用于预测土体的破坏模式。土压力计算,如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理解与应用,是解决挡土墙设计等问题的关键。
再者,实验技能的学习不可忽视。在实验室里,凭直剪试验、三轴试验等,直接观察和测量土壤的力学性能。这些实践经验不仅能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为将来进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凭对历史工程事故的研究,例如建筑物沉降、边坡滑移等问题,看到土力学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强烈推荐团队讨论和互动学习。土力学涉及的问题复杂且多元,与同学一起探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析问题,这对深化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