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建议:我的政治考的也不算高,所以只能向大家介绍一点基本的经验,想要考 75+,80+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单科大牛的经验贴,每年都有 80+甚至 90+的大神。我政治花的时间不多,是从 9 月中旬开始的,先过了一遍精讲精练,我没有看教育部出的那本大纲,内容太多,就放弃了。然后开始刷 1000 题,刷了 2 遍,把错题都标注出来,连续两遍都错的画上重点标志。这时候差不多到 11月了,等到风中劲草出版就买进来开始看,风中劲草将考研政治众多知识做了精炼和提纯,对于后期抓重点有很大帮助。看完之后再可以刷一遍 1000 题,把之前的错题重点记忆。12 月份以前都是以选择题为主,大题可以不用准备。到了12 月,各种模拟题会纷纷出版,代表性的就是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八套卷也是用来复习选择题的,大题可以不用看。四套题则是需要把大题全部背下来的,今年肖大神在四套卷中基本上把所有大题都押中了,所以四套卷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几乎是考研必备。如果你这时候还有多余的时间的话,可以适当补充其他老师的押题材料。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的基础近乎为零,是从今年三月才开始从头学习的。我积累了两大本厚厚的笔记,并坚持在纸上详尽地写出课后题的解答步骤,力求清晰不遗漏,以便于查找错误。我会特意标注出那些还没掌握或者原本会却做错的题目。初次尝试进展缓慢,我购买了660题但并未动笔,因为听闻其难度大,我选择了绕行。不过,我对核心知识点的笔记进行了深入的两次复习。之后,我又购入了一本复习全书并完成了一次通读。进入后期阶段,我转向了全套的真题和模拟题训练,同时注重剖析自己的错误。许多人推崇的复习全书确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未使用的660题则成为了一个小小的遗憾。在数学这个科目上,我发现投入与收获的比例相当高,精研考纲涵盖的教材多次,其效果远胜于草率地翻阅多本书籍。因此,购书时应避免贪多嚼不烂。
考研英语方面:
这里我想着重说下大多数人都不太重视的考研英语作文。很多人都认为作文背背模板,考前一个月准备就可以了,而且老师判分很严。复习重心全在英语,重中之重就是作文。大概背了大小作文30篇左右,刚开始背作文很费时间,一篇作文要背好久。作文的方法就是背诵默写仿写,背诵是第一步,写作文最好是建立在已经背了10篇作文的基础上。第三,背下一篇作文的时候翻看之前的作文,觉得有遗憾的再进行背诵默写,达到默写基本不出错。先会中文,再会英文,效率可以大大的提高,默写完后对照范文订正。接下来可以做的就是练习写作,你把没背诵过的作文拿来练习,只看范文的中文部分,然后自己翻译成英语,全文翻译完后对照英文范文,你会发现刚开始写的和范文基本完全不同,你可以保留自己觉得写的好的部分,吸收范文好的部分,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作文,到后期可以把自己写得好的作文语句进行整理背诵。大家最好是前期每周写一篇作文,到后期至少一周三篇,而且要研究历年真题作文,积累高分作文精彩句型和词汇。切不可用太多模板,真正的高分作文是很少有模板痕迹的。接下来就是新题型部分,这个一定要争取得满分。这个部分掌握做题技巧,多加练习,问题不大。再就是完型和翻译,尽量多得一分是一分,这两块复习力度不大,仅限于做真题,所以也就不赘述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涵盖的内容广泛且深入。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这些理论是理解和分析森林生态现象的基础,需扎实掌握。例如,理解并能计算初级生产力和呼吸消耗,以及碳、氮、水等元素在森林中的循环过程,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变化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这涉及到森林演替理论、种群动态、群落结构等。你需熟悉不同森林类型的特点,理解森林演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凭观察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物种丰富度等指标来分析其动态变化。
再者,森林管理和保护的知识也不能忽视。比如森林资源评估、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管理等内容,这些不仅在理论上重要,在实际应用中也十分关键。这部分内容可能会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在试题中,要求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实践相结合。阅读教科书是必要的,但要结合实例进行思考,尝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多做习题,尤其是分析和论述类题目,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参与实地考察或者模拟实验,直观感受森林生态,对深化理解非常有帮助。
利用网络资源也是一个好办法。许多学术论文、研究报告都能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观点,有助于拓宽视野,深化理解。参加相关论坛或讨论组,和其他考生交流,也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