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曾匆匆浏览了《政治大纲解析》一书,一个月下来记忆寥寥无几。随后我发现一本名为《风中劲草》的关键考点指南,只能在线购买,这本书非常实用,堪称《政治大纲解析》的精华浓缩版。它清晰地标记出了重点、难点、新增内容以及历年考点等,让你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纲的核心要点。在后期的政治复习中,《风中劲草》成了我的主要参考资料,尽管它由三本书组成,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关键考点部分。另外两本是习题集和答案,但我认为它们不太有价值,因为题目有些过时,过于注重细节。对于练习题,我个人推崇肖秀荣的《1000题》,这套题目的针对性强,题型与真题相仿。
我在复习过程中将《风中劲草》的关键考点和肖秀荣的《1000题》相结合,边学习知识点边做对应的题目,只需做选择题即可,大题的准备留到后期。我用了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从九月底至十一月中旬,完成了这个阶段的学习。至于大题,肖秀荣的预测历来相当准确,尽管他的答案并非完美,但《肖4》是必须背诵的。我有个朋友因未听从我背诵《肖4》的建议而在考试中吃亏,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背诵大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常《肖4》会在十二月初发布,因此最好提前让专业课和英语达到一定的水平,以便为政治预留足够的复习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阶段从2月底持续至6月底,主要任务是研读教材并完成课后练习,以深入理解基础理论、公式、技巧及知识点。次阶段为7月20日至9月20日,期间我专注于李永乐的全书,这里想分享的是,复习切勿贪快,因为质量远胜于速度,考试测试的是你的掌握程度而非复习时长。第三阶段在9月底到10月底,重温全书并再次演练,侧重解决上一轮复习中遇到的困难点和盲区。进入11月初到12月初,我会每隔两天安排一套历年试题,确保全面检查知识漏洞。接着,在12月初到月中的一周半时间里,通过大量模拟题来提升解题速度。最后的半个月,快速浏览一遍教科书,务必留意每个细微之处,如课后习题的推论或公式,同时保持每日做些数学题以维持手感。数学在考研中占据关键地位,同时也是压力所在,如果你的数学基础薄弱,选择学校时务必谨慎考虑。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词汇。在备考英语的过程中,掌握词汇是最基础的一环,不容丝毫懈怠。直至考试前夕的那个夜晚,我仍在研读单词。每个人记单词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关键还是在于反复背诵与记忆。我个人觉得刘一男讲解单词颇为独到,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习惯于早晨浏览一些单词,数量不多,然后白天间隔一段时间就回顾一下。入睡前,我会再次浏览一遍当天学习的单词,随后安然入睡。次日清晨,我会重温前一天的单词。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仅仅为了看单词而看,如果只关注数量而不顾质量,很快就会感到厌烦。起初,不必急于求成,少量但能牢记的单词将增强我们的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逐渐加大学习量,这样的方法效果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应用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流动现象等多个方面。对这门课,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压力、密度、黏度等基础物理量,以及伯努利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等基本原理,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框架。
掌握流体流动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技巧也是关键。无论是理想流体还是实际流体,无论是层流还是湍流,都需学会如何按具体问题选合适的模型,如欧拉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并凭数值计算或者解析解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并熟练使用MATLAB或COMSOL等计算工具会大有裨益。
再者,实验和案例分析是深化理解的重要手段。凭实验,直观地观察到流体的动态行为,理解流体力学定律的实际应用。研究经典案例,如管道中的流动、油井的生产过程等,能够帮助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可忽视。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了解出题趋势和重点难点,找出自有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定期自我检测,模拟考试环境,能有效提高应试能力。
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也很重要。保持规律的学习计划,适时休息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都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个既挑战又有趣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