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很多年没碰过政治,所以跟了辅导班,个人感觉很有用的。7月中旬开始上课,连续上了一周然后我自己回去每晚读讲义,因为上课的时候比较走心,所以也记住了不少东西。9月开始看肖秀荣那本大厚书,但这个时候看已经晚了,身边很多人早就开始看了,我边看边勾画自己觉得是重点的地方,每看一章就配合做1000题,将错题标注下来,这样过完一遍之后已经将近10月中旬了。第二遍我只看自己画的和书上已经标注的重点,再做1000题,然后继续用彩笔继续标注第二遍还做错的题。11月中旬买了风中劲草,但是那个太多了,我没背,就过了2遍,同时刷真题的选择题和1000题的错题,一天刷一套。进入12月以后,陆陆续续各种模拟卷就出来了,我只想说肖秀荣的4套卷8套卷必须买,其他的比如蒋中挺,任汝芬,米鹏,石磊等等你可以买来刷选择题。大题其实各位老师压得都差不多,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等模拟卷出来以后就开始背大题了,可能我政治敏感度差,大题很难背 想要背熟需要很多时间,我当时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最后的20多天里肖4蒋5一起背,最后的时间可以说非常非常紧,所以导致我哪个都没背熟,最后上考场一看都是肖4的题但是由于背的不太熟答得也不是十分顺手,选择题我也觉得挺难,最后只有60分。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在三月左右,我开始研读教科书。我的推荐是在阅读之前,先明确需关注的特定章节,并做好标记,避免盲目学习。对于那些大学数学基础不太扎实的人来说,我建议先仔细阅读教材,以此来熟悉基本概念。由于数学的难度,我在读书时会边看边做笔记,记录下教师强调的关键点和解题策略,这些笔记对后期复习非常有帮助。此外,我还购买了复习大全、历年真题解析及模拟试题。不过,贪多无益,关键是要深入理解和消化。个人认为,只要彻底掌握课本内容,精炼课堂笔记,并反复练习历年真题,效果就会非常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从4月份就开始了,当时在看语法,看完形和PartB,背单词。当时背的还是红宝书,每天两个单元。背完之后又买了恋练有词,每天看一个单元背一个单元。随后暑假开始就是长难句、阅读和写作了。买的是何凯文的三本书+何凯文的时文精析,每晚睡觉前都会看每日一句,然后将真题里的翻译都自己认真翻了一遍。长难句和阅读是同时开始的,买了阅读150篇,每天基本都会做4篇,写作的话是大概10月份开始的,把小作文的各种题型都背了一篇,写了一篇,让自己熟悉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大作文就是开始积累素材,背句子,背范文,同样要自己写,背了之后一定要自己写一篇,因为平时不写的话最后考试你即使有素材你也不知道怎么用。我觉得英语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每天英语都不会断,即使这一天看的特别少,但也会看一点英语,这也是培养自己英语素质的一个过程。当然英语本来就很棒的同学就自己随意了,哈哈。我同学有英语很棒的,平时看不到她复习英语,但英语一照样80+。英语真题平时做就可以,你也可以留最近一两年的真题最后做模拟,英语就是得阅读者才可能得天下啊。所以想高分的话,阅读必须高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光电测试技术》,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进行光电转换和测量。重点内容包括光电效应、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工作机理、光学信号的检测和处理等。在学习时,一定要深入理解物理基础,如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这对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实操能力也非常重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验设备,凭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关注最新的光电技术发展动态,了解前沿的应用场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主要知识点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理解系统动态行为的关键在于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和传递函数,这是构建系统模型的基础。对控制器的设计,要熟练运用PID控制、根轨迹法、频域法等经典控制理论。理论学习的,动手做几个小项目,比如搭建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模型,会你对控制原理有更直观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烈建议大家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不仅检验理解程度,还能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遇到难题,寻求同学或导师的帮助,或者在网上找到相关的讨论论坛交流解题思路。
保持好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成功的关键。复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