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比较简单的一门课了,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不需要太早复习,9月大纲解析出来开始复习就足够了,前期主要解决选择题,12月背诵大题,但也不要太掉以轻心,今年选择题有点难,是有人总分达到分数线因为政治不及格没进复试的,感觉好可惜。
考研数学方面:
我放暑假开始,也就是7月初,我暑假是在家里复习的,这个方法仅适用于自制力很高的人,我七八两个月在家每天学习12个小时,早上7点半起来,家里其实很舒服,刷牙洗脸吃个饭就可以了,很节省时间,不用洗衣服买饭什么的,数学从八点开始学习,到晚上6点半结束。第一天看数学课本,做一本精髓的笔记,这个笔记本很重要,后期再也不用翻课本,只用翻这个笔记就行,第二天做课后习题,并且改错,把错的题总结到一个本子上,要想自己为什么错,因为改错本是写给自己看的,有时候题目太长甚至都可以自己挑重点写,自己能懂就行。整个暑假,除了每周出去玩一天,基本天天这样,早上7点半学到晚上23点。其实习惯了也还好,没觉得多辛苦,就是每天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有时候会烦,要自己克服。数学第一轮复习在暑假搞定,这时你就有了一本不太厚的笔记本和比较厚的改错本一号。9月份开学后,每天上午学习数学,每天学大概4个小时,李永乐全书一天一章,李永乐660题一天10题,李永乐分阶训练三天一章,做完一章要改错。这次第二轮复习大概到11月中旬才结束。这个时候你应该做完了李永乐的所有资料,并且拥有了改错本2号和更完善的笔记本(比如有些知识点总是错总是记不住,就找个位置专门写这些易错知识点)。第三轮复习11月下旬开始,做真题,两天一套,第一天上午8点30到11点30,模拟考完,对答案打分,第二天上午就对前一天考的真题进行改错。这时你有了改错本三号。至此,你的考研数学复习基本就ok了,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看你的笔记本和三本改错本,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主要包括词汇、复杂句子、阅读理解和写作。朱伟的《恋恋有词》是推荐的单词书,建议边听边学,确保有个人化的记忆和理解时间。我习惯早晨学习一个单元,然后晚上再花费十分钟左右回顾。此外,安装一款背单词的应用也很有用,比如扇贝单词,听说百词斩也是不错的选择。阅读的核心在于真题练习,不断强调真题的重要性!不仅要完成英语一和英语二的所有历年试题,甚至可以多做几次。对于长难句,何凯文的教程很受欢迎。至于写作,王江涛的满分作文集是个好选择。作文部分需要背诵模板,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阅读是一个持久的任务,直到考试的最后一刻,都应秉持“持续阅读”的精神。今年的英语阅读难度较高,许多考生在考试时遇到困难便心态崩溃,有的甚至泪洒考场,更有甚者英语考后就放弃了后续科目。这样的态度极其不可取,阅读难度增加往往意味着其他题型会相对简单。即使最坏的情况,所有题目都无法解答,也必须坚持到底,这是对自己辛勤努力的尊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学是一门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包括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理学等多个领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需从多个角度出发,广泛阅读和深入理解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方案至关重要。特别要关注的是环境质量的变化、污染源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基础理论知识。
在环境化学部分,理解和记忆各类污染物的性质、转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关键。比如,酸雨形成的原因,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化学反应机制等。这部分内容需凭做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环境生物学则要求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和修复作用,这些都是常考点。
至于环境地理学,其主要关注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如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等。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理解+记忆”的方式。对复杂的理论,先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再进行记忆会更有效。定期复习,凭制作思维导图或者笔记来梳理知识框架,帮助巩固记忆。实践应用也很重要,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环境问题,凭案例分析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参加讨论组或找到研友一起学习,既能互相答疑解惑,也能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和关注,将这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会使学习之路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