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我七月份开始通过课程逐渐了解知识点,但真正的突破是在九月,那时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一直持续到十月十五日。期间,选择题练习也不能忽视,九月至十月侧重单选,十一月转为多选,每种题型至少过两遍。十一月中旬,我开始背诵冲刺课程的讲义,这时不仅要做选择题,还要开始准备解答分析题。考前两周,我又集中精力复习点题班的讲义。十二月做最后四套模拟卷时,我会用分析题来锻炼答题思路,不必逐字抄写答案,列个大纲,标明关键知识点就足够了。就这样,我进入了考场。不过,坦白说,我没有完成过去五年的选择题真题,所以我建议你们要妥善规划时间,避免我的失误,做些选择题真题确实很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之前看过一遍课本,没有做题,效率很低。建议你们如果打算复习的话,可以直接做复习全书,看课本的话也要搭配着做题。7月做了李正元尤承业范培华那本粉色的复习全书,可能基础没打好做起来特别吃力,简直就是考研过程中最痛苦的一段经历。
考研英语方面:
之前浏览了不少攻略贴,大家都强调要探究命题者的意图,试图找出模式并深入剖析。坦白说,直到实际考试,我还是无法猜透他们的思路,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未知数。我只能依靠熟记的词汇和反复练习的印象去应对。至于作文,最好事先准备些框架模版,以免在考场上因紧张而手忙脚乱。幸运的是,最终我还是达到了分数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西方经济学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涉及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等众多基础知识点。这些概念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框架,必须深入理解和记忆。例如,供需曲线的移动规律,边际效用递减原理,GDP的计算方式等,都是经常考察的重点。
掌握模型构建和应用。西方经济学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许多理论都凭数学模型来表述,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理解和运用这些模型,能帮助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也要注重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这样既能提高理解深度,也能提升答题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再者,熟悉并掌握经济政策及其影响。无论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还是微观经济策略,都需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及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例如,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总需求,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
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同样重要。凭大量的练习,检测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模拟考试有助于适应考试节奏,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我通常会在完成一轮复习后,做一些历年的真题或模拟试题,以此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好的心态。西方经济学是一个需长时间积累的学科,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思考和理解,逐渐深入其精髓。遇到困难时,要有耐心,自己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