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财政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九月中下旬才开始,从红宝书入手,同时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红宝书大家公认的混乱无章法,可以报个班帮助整理知识框架,另个人感觉1000题中题目略多,做到最后快恶心了,不过我还是一题不落的都写了,大家可以买本题目稍微少点的。然后就是风中劲草三本书。肖四的确很给力,一定要认真做,尽量在考前几天,不要太早,任四出题点略偏,个人感觉价值不大,做了一套就没管了。如果哲学部分理解有难度的话,可以看一下任的序列一,解释非常详细,课后的真题可以让人明白重点之处。在看书时也要有自己的规划,如每天看多少页,几天看完,几天的通融期(一般不能准时完成,会有小事的耽误,但你可以定一个两天的通融期),这样你就可以比较主动的把握时间,我约定每天20页,后来发现不易完成,改为15页,这样耗时1个月完成,我一般在每天早上花2个小时左右,因为看书易跑神,多是边读边理解,这个可以依个人习惯而定;我是暑假结束后才开始复习的政治。肖秀荣的1000题和精简精炼(如果感觉精讲精练太多看政治就头疼,可以选择风中劲草的政治核心考点(一般大纲出来后才会出版))。一开始也没必要做大题,最后一个月要花不少时间被背一些老师出的模拟卷大题,基本都是背的肖的四套卷的大题,这也是押宝。大题,背诵时不要只是和复读机一样念,那样得到的只是瞬时记忆,很容易忘。记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串联出所有关键词,理解答案的推导过程和原理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背答案。要灵活运用你背下来的东西,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试题颇具挑战性,颇有张宇风格。数学的核心在于稳固的基础,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种解题技巧和问题,都应全力以赴地掌握。我个人研读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李永乐的线性代数,以及李永乐的全书。每位作者的书籍都有其独特之处,我将李永乐的全书通读了两次,张宇的高数更是阅读超过三次,李的线性代数也同样如此。从10月起,我开始做历年真题,每次得分通常都在130分以上。接着是张宇的八套卷和李的6+2,这些相当棘手,不需要严格按照三小时完成,遇到难题不必太过纠结,不懂的话直接查看答案。同时,我会匀出一些时间重温全书内容。随后,我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难度颇高,但与今年的实际考题相仿。之后的真题,我以两小时一套的速度完成,因为很多题已在全书中练习过,所以分数可能不太准确。这段时间主要用来回顾错题和笔记。最终迎来考试,面对大题时,我感到困惑,许多题目束手无策。因此,减少错误至关重要。我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上述教材的学习,同时解决课后习题,从五一劳动节后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第一轮,包括课本和习题。全书我按照章节稳步学习,每个问题都要亲自动笔,理解并能正确解答,起初进度较慢,原计划9月前完成,实际延迟了一周。我想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佳绩,至少要看两遍全书。9月完成全书第一遍后,开始了第二轮,直至10月中旬,期间穿插完成了660题,这些题侧重于概念和陷阱,难度适中,完成后有助于提升后期的冲刺状态。从10月中旬到11月初,我每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很快便完成了大部分真题,之后用一周时间归纳和消化错题。从11月下旬开始,我尝试模拟题,由于难度较大,初期倍感压力,但逐渐适应了这种强度。模拟题结束后,我再次回归全书,配合真题,构建知识体系,并在最后阶段做了两套模拟题作为实战演练。关于上述的时间规划,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适当调整。初期我每天大约花费半天时间学数学,后期则减至三小时,到了11月下旬,由于政治复习的需求,只剩大约两小时。总的来说,我通读了一遍课本,精读了三遍全书,两遍真题,一次模拟题,每次学习后都需要留出时间反思和找出弱项。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学习的重要性对考研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议大家对单词每日必备,且规定背的词汇数量且认真打卡。我的方法是一天2个List,把不会的生词抄在单词的便携本上,有时间就翻出来看。同时还可以下一个自己喜欢的App对单词进行循环背诵,利用等公交等一切零散时间背诵。恋练这本书可以在累的时候或者初期看,比较有效。
考研专业课方面:
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等的行为和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在市场中相互作用。在这里,理解需求与供给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竞争模式(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以及市场失灵等内容至关重要。对这部分,建议多做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你需掌握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货币银行理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对宏观经济学,理解经济周期、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需关注实时的经济新闻,这样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优于记忆”是最核心的原则。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只有真正理解了原理,灵活运用。我通常会先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凭做课后习题和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我还喜欢参加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我能从不同的角度深化理解,发现自有的盲点。
,画图是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工具,许多复杂的经济关系凭简洁的图形来直观展示。例如,供求曲线、AD-AS模型等,都需熟练绘制并能解释其含义。
定期复习是保持知识新鲜度的关键。我习惯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梳理本周学习的内容,解决遗留的问题。我会在每次复习后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