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复习的准备极其不足,仅仅浏览了风中劲草的核心教材和任汝芬的第一序列教程,还做了配套习题。个人认为,专心研读一本书就足够了,我倾向于推荐任汝芬的书,因为我不适应大纲解析,全都是粗体字,感觉就像在读一部小说(除了金庸的作品,其他的我都提不起兴趣)。那时候做风中劲草的练习时,错误连篇,我已经隐约预料到在考场上的选择题部分会表现不佳。直到考前两周我才开始着手背诵大题,心里确实有些紧张。
我购买了“20天20题”、“肖四”和“任四”,这三本书都背诵了三遍,每天投入四个小时的时间(早上7点至9点,晚上8点至10点)。到了考试那天,我尽可能地在试卷上填写内容,只要稍微相关的内容都会写上去。
考研数学方面:
大一学的高数真的基本全部忘光,所以重新买了同济和浙大的数学教材重新开始学习,看完一节做一节的习题,因为大三专业课很多,所以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真的特别少,所以没能自己独立做课后题,都是直接看着答案做的,可想而知看了一遍教材之后掌握的并不是特别好,之后开始做复习全书,备受打击,自己基本不能完整的做出一道题,所以又是边看答案边做的,这件事真的是提别后悔,建议学弟学妹们做全书的时候一定要先自己做一遍想一遍再看答案,虽然会慢一点但是会有很大提高,锻炼解题能力。就这样全书的高数部分看了两遍,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各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高数辅导讲义,两遍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辅导讲义。。。在这里我要明确一下,并不是看的遍数越多掌握的就越好,只有自己面对问题能够有思路,能独立解决才是最好的,我看了很多遍,配合用的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有买了一套空白的真题卷子用来做第二遍,期间在网上打印了好多其他老师出的模拟题做了一下,比如合工大五套卷等等。。。提醒大家看全书和辅导讲义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笔记总结,这样以便于后期做真题的时候翻阅。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词汇学习策略遵循“快速预览+定时复习”的模式,类似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我使用的是《红宝书》,起初会迅速通读两遍,遇到陌生的词汇就做个标记,目的是快速扫瞄,不必一次性记住,有个初步印象就足够了。这样全书过完两遍后,就能筛选出第一批难以掌握的“顽固词汇”。
然后,我每天专注于两个单元,将这些顽固词汇抄录到笔记本上,仅写英文,每个单元占据一页纸。一周后,我会增加复习内容,每天除了学习新的两个单元,还会回顾一个之前学过的单元,并在笔记中标注每次复习的日期。对于仍未掌握的词汇,我会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标出,并在同一页面空白区域抄写其含义。目标是确保每个单元至少复习三次,每次复习之间的间隔逐渐延长。
这个方法看似繁琐,但实际上每天所需时间不超过20分钟。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控制系统动态行为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涵盖了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数字控制理论等多个领域。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并掌握系统的数学模型,如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示等,并能运用这些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建议你们先从基础概念入手,比如稳定性、反馈、控制器的设计等。这些基本概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务必理解透彻。要熟练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它们是将时间域问题转化为频域或离散域问题的关键工具。
对控制系统的设计,通常会用到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和状态空间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需灵活应用。例如,根轨迹法直观易懂,适合初学者;状态空间法则更为系统全面,适合解决复杂问题。在实践中,你需结合实际题目,选最适合的方法。
再者,实验和实践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凭仿真软件,如MATLAB的Simulink,直观地模拟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这对理解控制原理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解题技巧也是提高分数的关键。对历年真题,不仅要做,还要深入理解每一道题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定期的模拟测试也能帮助你适应考试环境,提高答题速度。
我要强调的是,自动控制原理的学习并非一蹴就,它需时间和耐心去积累。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多查阅资料,甚至与同学讨论,这样既能深化理解,又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